English

纪念吴宓诞辰110周年大会暨第四届吴宓学术研讨会在西安举行

2005-01-05 来源:中华读书报  我有话说

本报讯 由陕西省比较文学学会、陕西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文学院主办的“纪念吴宓诞辰110周年大会暨第四届吴宓学术研讨会于2004年12月18日至20日在陕西师范大学隆重举行。与会代表有60多人,提交的论文47篇。大家济济一堂,共同缅怀我国文化名人、中国比较文学的先驱、诗人、教育家吴宓先生的人格风范,畅谈其精深

的学术思想。

这次会议是在陕西省比较文学学会召开的前3届吴宓学术研讨会的基础上具有突破性的一次研讨会。会议的中心议题是倡导吴宓先生的真诚精神,以振奋中华文化,重塑学人之魂,重振大学雄风。会议收到很多高水平的论文,把吴宓研究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峰。

首先是著名哲学家汤一介教授的《读吴宓先生的〈一多总表〉》开创了吴宓研究的新领域。过去,我们一直说吴宓是诗人、学者、教育家、中国比较文学先驱,汤先生通过对吴宓先生文章的分析,使我们认识到吴宓先生还是一位哲学家。比较文学专家乐黛云教授的《世界文化语境中的〈学衡〉》,把《学衡》置于世界文化语境中加以缜密考察,它既不同于自由派的“弃旧图新”,也不同于激进派的“破旧立新”,而是坚持“存旧立新”、“推陈出新”,尤其可贵的是乐教授认为“八十年绕了一圈回过头来我们才更加意识到‘学衡派’文化观的价值”。其次,王宏印先生的《吴宓红楼梦研究论纲》认为吴宓既不同于蔡元培的索隐派,也不同于考据派红学,而是把《红楼梦》作为文学作品研究,用比较文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红楼梦》,可谓是义理派。方汉文先生的《21世纪中国比较文学学科理论体系的建构》认为,中国比较文学学科建设中,理论体系的建立起到关键作用。比较文学是来自西方的新学科,在它本土化的过程中,理论体系建立才可能使它真正具备与西方理论对话的平等地位。王泉根先生的《今昔学术之比较》从会通与专业、专业与职业、有我与无我“三大区别”分析了当今学术界之弊端,切中时弊、鞭辟入里。再次,孙法理先生的《从〈文学与人生〉看吴宓先生》、蔡恒先生的《学习吴宓的真诚精神,做人做事做学问》、高益荣先生的《宁可杀头,也不批孔》等文章主要从吴宓的为人、治学方面赞诵了吴宓先生的高尚人格、真诚精神,显现其高尚人格、真诚精神的现实意义。

20日,与会代表前往吴宓先生的故里―――陕西省泾阳县安吴堡,谨以鲜花薄醴之仪,敬祭于先生茔前,泾阳县党政四大班子领导悉数参加,当即宣布筹建吴宓纪念馆,并预计在2008年在先生的家乡举行“吴宓先生逝世30周年纪念大会暨第五届吴宓先生学术研讨会”。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