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本土的恐怖文学创作经过几年发展,到了这么一个阶段:一方面拥有了一批相对成熟的作者、作品和稳固的读者群,催生出一个蓬勃的市场契机,一方面也因其在学生群体间的扩张而引发了家长与部分专
恐怖文学惹谁了?
恐怖文化方兴未艾
我曾被恐怖电影吓了一跳,不是电影本身,而是其观众。
有朋友是个恐怖电影的狂热爱好者,《笔仙》、《午夜凶铃》、《救命》……无论是日韩剧还是港片都来者不拒,而且还不时在网上找些恐怖片子和恐怖故事。前段时间《咒怨》流行,就让我帮她从网上下载下来。我对这类片子一向没兴趣,下载完毕后,就去忙别的事了。
十几分钟后,推开书房门进去,只见电脑屏幕上闪着骇人的影像,朋友却消失了!仔细一看才发现原来她躲在门后,一只手捂着眼睛,脸色发白。我说,关了吧,这么恐惧,她摇摇头,“我要看完”,脸色仍然煞白。
我就纳闷,恐惧到不敢睁眼,为什么还喜欢看?后来稍加留神才发现,像她这样的情况在年轻女性中较为普遍。有人做过一个调查,现在看恐怖片的以年轻女性为多,而且多为有知识的白领。
央视《焦点访谈》栏目曾经播放过这样一段录像:放学时间,记者在一家书店里面发现一名小学生聚精会神地翻看《猛鬼故事》,恐怖的封面包装甚至把记者都吓了一跳。当被问及为什么喜欢看这类书时,小学生回答说觉得有意思,觉得能壮胆。同时该学生表示,有同学会学故事中的情节,“因为觉得好玩”。
类似情节经常在各地的中小学校园内外上演。北京文艺广播电台在深夜时段有个“773恐怖系列播报”,专门播讲恐怖小说,据电台统计,收听的多是学生和年轻白领。
一名中学生绘声绘色地对采访他的记者描述自己看恐怖小说的经历:“有一次我正夹着书在桌子底下看恐怖小说,正看到惊心动魄处,没想到老师走过来示意我回答问题,吓得我差点喊出来。”几位高三学生说:“我们班上看恐怖书的同学不少,因为它集惊险、刺激于一身,给人百分之百心跳的感觉。恐怖书能够解闷,读书太累时,可以缓解心理压力。”而有人这样描述他看完恐怖小说的感受:你会感到肌肉紧张、心跳加快、出冷汗、恶心想呕吐……之后竟是难以言语的轻松之感,“我很安全,还活着,真好”。
正是因为有了这些年轻受众的存在,这几年的恐怖文化开始兴盛,恐怖小说创作也开始繁荣起来。中国本土恐怖、悬念文学的创作早在1999年就进入大众视野,发展到现在已经有了一批相对成熟的作者,有了比较好的读者群,已经呈现出热潮涌动的态势,形成了一些具有影响力的恐怖小说、悬念小说品牌,催生出一个蓬蓬勃勃的市场契机。目前为止,本土恐怖小说大致已在百种以上。像“773恐怖系列丛书”已经出版了十余本,周德东、余以键、老猫等恐怖文学作家也在读者中小有名气。恐怖流行引发担忧
但繁荣的背后,恐怖文学的发展环境其实不容乐观。有人认为,成年人看这类书无可厚非,毕竟心智已经成熟,心理承受能力会比较强。可是一些中学生,特别是小学生对这类图书有兴趣可就不让家长和社会放心了。
某位家长说,五一期间,她给孩子钱去买课外读物,原想着可以丰富孩子的假日生活,可等孩子买回来一看竟全都是恐怖小说,“我不想让他看,可孩子说这是正规出版社出版的,我没办法拒绝,但一直担心这类书籍会给孩子带来不良影响。”因为此前有学生表示,读了恐怖小说很多时候会感到恐惧,晚上睡觉时觉得房里有怪异响动;上网听到QQ有上线的声音第一反应就是网络幽灵来了;不敢一个人乘电梯、不敢一个人上厕所、晚上不敢一个人回家等等。
恐怖文学带来的社会影响已超过了作品本身,随着恐怖片和恐怖小说在社会上的流行,不少专家和学者已经开始反思。它带来的后遗症和负面影响,引起了人们的担忧。
一些青少年问题研究专家指出,中小学生由于生理和心理特点,猎奇心强,加上学习压力大等原因,对恐怖书籍很容易产生兴趣。但这类作品有意将恐怖世界引入现实生活,不利于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此外,恐怖小说的背景多是坟墓、幽灵和怪物,孩子一旦喜欢上,可能会产生心理障碍和精神障碍,造成“阅读紧张”。
不少心理学家认为,恐怖片对人体的弊大于利。尽管恐怖片对人有正面的影响,如增强个人的心理承受能力,通过视觉刺激产生快感以满足人们的猎奇心理,从而达到愉悦身心等,但其正面的影响仅占20%左右,甚至低于20%。而负面的影响则占80%以上。
美国密执安州和威斯康辛州对150名大学生进行的一项专题调查中发现,看恐怖片在心理上产生的负面影响与一般受惊并不一样。85%的受访者承认在看恐怖片的当晚难以入睡,其中有1/5的人还抱怨一连好几个月的睡眠质量都受到了影响;76%的受访者透露,看恐怖片后自己的情绪和行为都出现了异常。
如此种种,恰恰是恐怖小说在出版市场上的尴尬境地:有固定的读者群,但不受社会主流和学生家长们待见。恐怖文学不获主流认同
相当多的恐怖文学作家对把恐怖文学看做是通俗文学并不反感,但反对把它看做是不雅的作品。
曾经风行上个世纪20年代《一只绣花鞋》的作者张宝瑞指出,不要简单地区分纯文学和“俗文学”,认为恐怖小说不能进文学殿堂绝对是错误的观念。恐怖文学要想发展,需要形成力量,形成规模。
恐怖小说作者老猫说,在文学界本身的传统观念里,悬念与恐怖,顶多算得上通俗文学。“可是没有通俗哪来的高雅,我觉得完全没有必要用通俗和高雅来划分作品。好的悬念恐怖小说,你说它俗没错,说它不雅就没有道理了。刚去世的阿瑟・黑利俗不俗?美国的文学界至今不拿他当作家。可全世界范围内,他的小说印了十几亿本。我们中国又有多少人是读他的书启蒙的?看了他的小说,才知道花花世界有多可爱”。
作者嫣青说,尽管中国的恐怖小说发展势头迅猛,其中也不乏优秀的作品,但我们也不能不看到它所存在的缺陷。很多短篇作品仅仅是给读者叙述了一个鬼怪故事,并没有氛围的营造和人物的刻画,而有部分长篇也没有多少创意。正是这些良莠不齐的作品,使得中国的恐怖小说被列入了低俗小说和没有意义的作品的行列。目前国内的部分恐怖作品仅能达到给读者提供消遣的程度,缺乏生活基础和内涵,不能引起读者阅读过后对人性和生活的深层次的思考。中国的恐怖小说想要达到跟外国恐怖小说同样的高度,想要跟那些恐怖小说一样得到世界的关注,就绝对不能脱离生活。恐怖文学好作品太少
虽然恐怖小说市场正火,但有评论家和文学界的人士认为中国本土恐怖、悬念小说还是缺少精品,而其要想真正发展就必须出精品。
《北京文学》杂志主编章德宁认为,文学没有严肃文学和通俗文学之分,只有好作品与不好作品之分,现在恐怖文学存在的问题是好作品太少。能写好这类作品的作家比普通作家更多了一些能力,更有智慧。但也更需要作家去加深写作所需要的专业修养。
文学评论人王干认为,恐怖文学不要在乎目前评论界声音的滞后,对一个好的作家来说,主流不主流不重要,恐怖文学目前还是缺少大师级作家,不出大师恐怖文学就是一个泡沫。
文学评论家兴安则认为目前国内恐怖小说作家在创作上形成了一个简单的模式,没有中国独特的叙述方式,有些作品逻辑性不够。
恐怖小说作者成刚觉得恐怖是人生而具有的一种感受。比如对未知事物的恐惧很多人不愿意面对,但很多时候又不得不面对它。学术界对恐怖小说至今保持缄默,他认为与恐怖文学创作者们至今没有创作出优秀作品有关。
老猫非常反感恐怖文学出版中的跟风现象,他说,现在悬念恐怖小题材的创作遇到了这样的问题:找几个枪手,七拼八凑,写些难以入目的东西,就敢出版发行,“那哪是小说啊,简直就是暴力色情,把人家家长孩子都弄得睡不着觉”,往好了说,这些人是过分开采市场资源,往坏了说,这些人是“搅屎棍”,把好不容易打开的一个市场,弄得鱼龙混杂,泥沙俱下。他们是趁乱捞着钱了,却把整个市场搅乱了。
恐怖文学怎么办
恐怖作品为何吸引两类人
为什么人们明知会受到惊吓,却仍然愿意花钱“买罪受”呢?
美国心理学家曾做过专门的调查,发现15岁 20岁的青少年尤其喜欢追求惊险、刺激、冒险的事物和行为。因为他们发育过程中生理和心理的能量需要得到排解。常规的排解方法是体育、文艺活动,此外,追求冒险也是一种方式,而且更容易吸引青少年。因此,心理学家分析,当青少年在恐怖文化中得到刺激的快乐后,他们容易对此津津乐道,并用语言或形体再次表现,在同伴中传达自己的感觉。而对青春期的孩子来说,能否融入同伴群远比能否和父母交流更让他们关心,如果不能在同伴中表现自己,就会“丢面子”,所以一些学生就算心里害怕也要坚持了解恐怖文化。这也许是恐怖小说在校园中大行其道的原因。
英国则有专家建议,人们感到工作有压力,是源于他们对工作的责任感。此时他们需要的是鼓励,是打起精神。所以与其通过放松来克服压力,倒不如激励自己去面对充满压力的情况,例如去看一场恐怖电影。一些心理研究结果也表明了这种建议的合理性――恐怖文化被接受的原因有如下几点:恐怖既与人心理上的自我暗示和联想有关,也与对未知领域的好奇有关,同时生活和工作节奏加快导致的普遍紧张也会促使人们选择一些情节刺激、悬念突出的恐怖元素来寻找新体验,证明自己的存在,以减轻虚幻的感觉。可见恐惧的心理能对人们由于工作、生活的压力而紧绷着的神经起到调节的作用,因此才会在公司职员群体中大行其道。
中国有自己的国情,一则大家都是独生子女,二则考大学是关乎命运前途的事情。这直接导致了悬念恐怖小说处在一个敏感的、尴尬的境地。这就更需要创作者认真对待,至少给这个文学类型立点好名声,这可是生存的基础问题。它是一个成人的消费品,生产这类东西,是个技术活儿。要有自律的精神,要有社会公德,要有起码的社会责任感。作者转为白领写作
不少恐怖小说作家以前是写作纯文学出身。李西闽这样回忆自己走上恐怖小说写作之路:2000年,兴安刚出版了丁天的新概念恐怖小说《脸》,我在北京和兴安谈起了故乡闽西流传的蛊,他认为是一个很好的恐怖小说素材,我产生了写恐怖小说的念头。于是我把古老的消失了的蛊放在当代的都市里,让这种恐怖的东西重现。刚开始写作恐怖小说是很艰难的,我没有任何写作恐怖小说的经验,几易其稿才得以让《蛊之女》出版,后来又写了《血钞票》和《尖叫》。我喜欢写恐怖小说,这是对自己的一种挑战。我把它看成是我的财富。尽管我发表和出版过很多纯文学的作品,我自己把自己定位为恐怖小说作家,我也希望别人把我看成恐怖小说作家。我会以此为荣。
大部分的恐怖小说作家认为目前“恐怖文学”的创作和出版环境并不宽松,仍然有人不能正确看待这种文学创作。“773恐怖系列丛书”已经出版了11种,基本上出一本火一本。这套丛书的策划者,北京有容文化公司总经理花青认为这套丛书之所成功,最本质的原因是符合中国读者的阅读习惯,它所表达的不是西方血淋淋式的太过于物质化的恐怖,而是符合中国读者阅读心理的充满了悬念、表现人性本质的恐怖和惊悚,还有一些东方式的唯美。正是这种东方式的恐怖,牢牢抓住了读者的心,许多读者都是一本接一本地买,一本接一本地看,割舍不下。
一位读者曾经告诉过花青一段话,她认为非常精彩:读恐怖小说就像吃四川麻辣烫,吃的时候虽然会产生剧烈的生理反应:大汗淋漓、涕泪交加,吃完了却浑身通泰,回味无穷,直至上瘾。花青认为人类在大自然中的渺小和生命本身的脆弱,使我们内心时时处于恐惧之中。出门担心车祸和飞机失事,去医院或饭店害怕感染病毒,“江湖”上行走害怕树敌结仇……家庭暴力、意外伤害和蓄意谋杀这些突如其来的冲击,都可以把人变成覆巢之卵,于是有了“天灾人祸”之说。阅读恐怖小说正是对这种内心恐惧的有效释放。
恐怖文化是有着相当稳定的受众群的。实际上,在影视作品方面,这个群体已经表现得相当明显了――那就是诸如白领等在工作和生活中都有压力的人。他们希望通过感官刺激释放压力、获得享受,悬疑和恐怖作品就成了很好的选择。不能说所有人都喜欢悬疑恐怖的东西,但是它们拥有一个相对稳定的受众群,这是这一类作品存在的市场基础。
老猫分析说,恐怖小说的读者构成主要有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学生,他们对这一类作品津津乐道,甚至能找到其中的逻辑破绽来,可以说是相当专业不好糊弄的读者。第二部分是文化程度不高的劳动者,比如民工,他们没有条件去寻找其他的娱乐方法,需要靠这类的作品来打发时间。第三部分是公司职员,以白领为主,他们往往是主动地去寻找这类作品。
老猫认为,最终能支撑恐怖作品发展的是白领阶层。因为学生的喜好还不定型,诱惑他们的东西太多。而且所谓校园恐怖文学,实际上在我们国家是不提倡的,作为作者,也不应该有意在这个领域强化,毕竟学生不是商品社会的消费主体,他们的精力与金钱,也不应该放在恐怖作品上。第二类人则是盗版书的主要消费者,这是他们的经济能力决定的。白领阶层有很强的消费能力,这是最主要的。老猫说,现在越来越多的作品已经把故事的场景放到城市里来,放到写字楼等地方,也正是作品寻找读者群的一个体现。作品需更关注现实
李西闽认为本土恐怖小说要想有所发展,不可忽略三点:第一是中国恐怖小说的本土性。我们的恐怖小说肯定是和西方的恐怖小说不一样的。语言不同,对恐怖事件认知的不同,思维的不同,生活习惯的不同,都对我们的恐怖小说带来深刻的影响。现在有一个苗头,很多作者在模仿西方的恐怖小说,我想这不是我们的出路。我们应该用自己的语言写我们自己的故事,这样才能有我们自己的读者。第二,恐怖小说应该关注现实。我们所处的这个年代,恐怖无处不在,一场车祸,一次食物中毒。或是一场疾病,都有可能让我们死去,人在工业文明和高科技的挤压下越来越脆弱,也就是说,恐怖其实根植于我们的生活当中,跟我们的生存和精神状态密切相关。我想,只有关注现实,读者才会接受我们的恐怖小说。第三,恐怖小说的文学性相当重要。我一直反感那些为了吓人而吓人的像港台恐怖片一样的恐怖小说。恐怖小说并非一定要有多吓人,它只要让你感觉到什么,让你注意到什么,发现什么……我认为真正的恐怖是内心的,日常的,因为它就在身边,随时注视着我们,主宰着我们。一部优秀的恐怖小说必须具备上乘的文学性,具备让人在阅读中产生悬念和恐惧,具备读者读完后能够找到情绪释放出口的功用。奖金刺激小说创作
2004年底,“首届中国类型文学创作研讨会”在北京召开,包括恐怖小说作家、评论家在内的数十位人士参加。在会上,北京有容文化公司宣布设立“773文学奖”。“773文学奖”计划两年一届,每届投入20万元用于评奖,希望借此推动类型文学,特别是恐怖文学创作的进一步繁荣。
花青称,目前为止,中国本土的恐怖小说大致已经在百种以上,这是量的概念。质的方面整体不太乐观。一个类型图书市场的真正崛起是需要精品带动的。创作走到一定的时候也必须要有“精品”出来,这是客观规律,也是读者作者和出版者的共同期待,同时也是设这个奖的初衷。
本次会议还通过一个宣言,旨在严肃恐怖小说创作,并让社会对悬念和恐怖文学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宣言强调:创作恐怖小说“更需要关注和挖掘人性”,“坚持严肃的创作态度”,“创作好的高质量的作品,形成优秀品牌、出现优秀的作家和作品”,“给社会带来积极意义”。
希望在作家和各方面的努力下,恐怖文学能走上一个健康的发展之路,也许用不了几年,就会出现类似斯蒂芬・金那样的大师。这样的愿望不算恐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