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博客的活力和愤青态度,不由得让人想起60年代文学杂志的黄金时代……
论及美国文学博客运动的先驱,要公推女博客莫德・牛顿
近来
科多拉多大学英文教授大卫・米洛夫斯基(DavidMilofsky)1月2日在《丹佛邮报》撰文指出,美国的文学博客运动发端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但直到最近两年才有了显著发展。最新统计显示,人气甚旺,较成规划的文学博客网站已有100余家。文学博客与“德拉吉报告”(www.drudgereport.com)这样的个人政治新闻网站并无多少类同之处,它们特色鲜明,以诗歌、戏剧、纯文学、科幻小说,青春小说(chicklit)和罪案文学等为主要论题。
文学博客网站与传统媒体最大的不同在于,前者的视点更为个人化,自然也更为无礼,颇具江湖气息,经常出言不逊。例如,不久前,《纽约时报书报》照例推出了2004年的年度好书,某位博客便对这份书单大加抨击,声称:“《纽约时报》之所以不设漫画版,是因为他们已经有了《纽约时报书评》。”
文学博客网站的名称也往往别出心裁,人气很盛的如“图书荡妇”(Bookslut)、“图书烈欲”(Booklust)、“老女巫”(OldHag)、“图书侏儒”(Book dwarf),“金箴琼斯”(GoldenRuleJones)、“图书忍者”(Bookninja),以及“被炒掉的老爸”(Laid offDad)等。这些网站名称的起源大多难以查考,但十几年前创办了“毕翠斯”(Beatrice)网站的罗・霍根则说:“我办这么个网站,是指望毕翠斯食品公司能手拿支票簿,找上门来,可是很不幸,这一招儿根本不灵。”
文学博客总会刊登大量的书评,也会就共同感兴趣的图书展开讨论。对普通读者而言,有些讨论确实不失文雅精致,然而此种博客行为最引人关注之处,在于其广泛传达大众舆论的独特力量。“优雅变调”(ElegantVariation)网站的所有人马克・萨瓦斯说:“博客网站实在是太容易搞了,这也正是此类网站泛滥的原因所在。”
文学博客的活力和愤青态度,不由得让人想起60年代文学杂志的黄金时代。比如,当年在威斯康星的麦迪逊,就有一帮子人利用从学校里偷来的纸,在车库里用油印机嗖嗖地印刷自己的文学小报,然后免费派发。而今天的文学杂志,大多已变得不思进取,对拉赞助的热爱,要远甚于编发新锐小说和诗歌。文学博客网站则不同,它们的特征是,除了老成持重,什么都有,任何文学口味的博客网站几乎都可以找到。
说到美国文学博客运动的先驱,要公推女博客莫德・牛顿(MaudNew鄄ton),她创办的www.maudnewton.com,以其生动和多彩,已经成为文学博客网站的典范之作。牛女士好生了得,她家住纽约,年轻貌美,博学与风趣兼具。她说:“我创办这个博客网站,是因为我手头的一本小说写不下去了。一开始,它还是个偏重于大众文艺、个人以及政治话题的网站,现在它虽然还存有一点儿此类特色,但无疑已经变得越来越以书为中心了。”
许多博客都是初出茅庐的小说家或诗人,将博客行为视作自己文学旅程上稍事停靠的小站。卡丽・弗雷(CarrieFrye)的www.tinglealley.com是最活跃的博客新站之一,她说:“我缺乏打入全国性出版物的机会,可我无时无刻不在读书和思考。文学博客打开了一扇门,使自己能置身于交流之中,不这样做,可能就永远不会有这种交流。”
博客们的文学话题五花八门,无奇不有,让那些只浏览但不发帖的“潜水者”也看得不亦乐乎。在潜水者眼里,文学博客网站显然是极好的信息集散地,来自各种媒体―――路透社、《波士顿环球报》、《泰晤士文学增刊》、《洛杉矶时报》的各种相关消息和链接,都能在此找到。
出版商也在关注着这场文学博客运动,然而,他们尚不清楚,文学博客网站除了娱乐功能之外,是否还能对图书销售起到促进作用。但是,在线期刊《出版商市场》(Publisher sMar鄄ketplace)的迈克尔・卡德(MichaelCader)说:“文学博客都是些关注图书的人,他们阅读和讨论的有些东西,当然能够流行起来,进而转化成销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