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流层散射传播是对流层散射通信的技术基础。利用对流层散射传播机理设计的对流层散射传输系统,可以实现超视距传输;同时具有适中的传输容量、传输性能和可靠度,以及特别强的抗核爆能力。对流层散射传输系统因为有其特别属性,在多种多样的传输系统之中,特别是在各种无线传输系统之中,始终占据不可替代的特定位
我国在20世纪50年代开始对流层散射传播机理研究,上世纪,60年代开始研制和应用对流层散射通信系统。60年代末到70年代初,本人在从事对流层散射传输系统研制中,曾经与张明高院士合作。具体地说,是根据他关于对流层散射传播理论的研究成果,进行对流层散射传输系统总体设计。70年代初,张明高院士对国内外对流层散射传播的理论研究和实验结果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和总结,提出了广义散射截面理论模型;并在此理论基础上,对各种传播特性做了系统的模式研究,提出了一套比较完整的适于我国条件的传输损耗统计预测模式,其后,一直用于国内对流层散射通信系统设计;并且被CCIR(国际无线电咨询委员会,现ITU R)采纳于CCIR238 3报告(超视距无线电中继系统所需传播数据)之中。80年代,CCIR颁布全球对流层散射数据库后,张明高院士据以进行了更为全面、深入的研究,从而提出了全球适用的对流层散射传输损耗统计预测方法,并得到世界各国同行专家公认,替代了国际上沿用20多年的美国NBS(国家标准局)同类方法,形成了CCIR238 6报告(地面超视距系统所需传播数据和预测方法),并且形成了CCIR617 1建议(超视距无线电中继系统设计所需传播预测技术与数据)。
张明高院士新出版的《对流层散射传播》一书除了阐述传输损耗统计预测的方法外,还系统地论述了对流层散射信道在时域、频域和空域的相关性、功率谱、选择性衰落统计分布、衰落速率、衰落持续期、带通特性,以及分路信号相互独立和部分相关条件下的分集接收性能等,并建立了相应的预测和评估模式。所以,该书可以用于各种形式的传输体制设计,其中所用统计研究方法和若干结果也可以用于其他衰落信道。
《对流层散射传播》是一部理论性和实用性都很强的学术专著。相信,从事电波传播研究和无线电传输系统研制的科技人员和高校师生都可以从中受益。
《对流层散射传播》,张明高著,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年10月第1版,29.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