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我所目睹的部分农村教育现状

2005-02-23 来源:中华读书报  我有话说

2004年9月以前的10年,我都是在农村中学里度过的。长期的教学生涯使自己对农村教育产生了深深的依恋,对自己所经历的部分农村初中教育的状况也有了些切实的了解和感触。如今我想把自己的所见所闻,连同一些不成熟的想法都展现出来,呈现给那些关心并热爱着农村教育的同仁,以期引起大家的注意和重视。

一、

一些农村教师的倦怠

一提起农村教师,大家自然而然地想到拖欠工资的问题。而今,工资已被提到县级统发的高度,总应该让人们放心了吧 实则不然 一些地方政府因财政困难只能统而不发,他们把统发工资“理解”为“必保”部分和“补贴”部分。其结果是,没钱“补贴”只有“必保”了。同时名目繁多的乡镇集资、借款、捐助等等更成了伸向老师工资的另一只无形杀手。部分农村教师的寒酸收入,使他们在住房、医疗、子女升学等一系列问题上一筹莫展。沉重的工作负担和心理压力又是他们挥之不去的另一座大山。结构工资制、综合考评制、末位淘汰制、轮岗制、待岗制、常规检查制、办公检查制等等,一些地方的农村中学简直成了“制度大全”。这些制度把老师们牢牢套住之余,使他们疲于奔命;使他们每天生活得小心翼翼,生怕触动任何制度的其中一条。他们作为“人”的自由、尊严、权利、以及生存状况在此情形下不能不被大打折扣。弱者为之逃避,强者为之抗争。这些年来,他们不知有多少人选择了调动、考学、病退、或者辞职。在每次动荡之后留下的教师,他们的身心都会受到很大的冲击。不难想象在以后的日子里,他们便会倦怠起来,冲击越大倦怠越多。如此而来,部分地区农村初中教师的整体业务素质和教学热情的双下滑,便成为我们必须要直面的现实了。

二、部分农村中学生面临要么升学要么辍学的境遇

在一些农村中学,只是实行了换了汤的应试教育。这源于用成绩考评学校和用成绩考评教师机制的缘故吧。有的地方非但如此,还有愈演愈烈之势。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学校和老师只能把自身所承受的压力转嫁给学生。在部分农村学校里,除了考试科目之外其他科目都成了可有可无东西。学校成为成绩突出者的天堂,而成绩中下游的学生的疾苦和前途却无人问津。另外,部分地区农村家庭的实际收入无法达到日益攀升的高中扩招费和赞助费的水平,加之农村家长的短视行为和社会上的种种诱惑,这些地区的中学生只能面临要么学习优秀升学 还得有钱 ,要么辍学的两难境遇。对于这些农村中学出现的“三二一”的现象即:初一,三个班;初二,两个班;初三,一个班,我们就很好理解了。

三、一些农村中学在贫困线上维持着

如果说市直中学生活在小康水平的话,那么部分农村中学只能说还没有脱贫,它们只能在贫困线上维持着。学校的收入主要来源于学杂费的一小部分,但是耗资巨大的各项检查,校舍维护,办公用品,图书设备等等的投资都使这些学校捉襟见肘。而部分地方政府的拨款只是空头支票――检查来它就来,检查走它就走。在此情形之下,这些学校无论从硬件设施还是软件装备上都不能和市直中学同日而语了。

总之,我们所看到的一些农村中学的尴尬现实并不是偶然出现的,主客观等诸多方面的原因造成了这个局面。笔者为解决这些问题曾做了以下大胆的设想:是否可以改变原来的地方政府与教育部门双重管理的模式,为教育部门的垂直管理,使教育主管部门拥有对农村中学的人、财、物的直接管理权;是否可以改变僵化的用人机制,促使人才的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是否可以改革对学校和教师的评价考核机制,同时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当然,这些想法还不失于幼稚和片面。但我想,现在是该把眼光投向这些地区的农村教育了,让我们群策群力,共谋农村教育发展大计的时候了。如果没有农村教育的腾飞,我们怎会拥有科教兴国的灿烂的明天?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