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警惕“浅阅读”过滤掉文化的营养

2005-03-02 来源:中华读书报  我有话说

“未成年人最爱读图,渐失对文字阅读兴趣。”这是去年12月12日在上海召开的一个中国青少年社会教育论坛上,主办单位公布的一项“未成年人媒体需求调查”的结果。数据显示,电脑游戏、电视和音像制品已成为上海未成年人最喜爱的三种媒体,而传统概念上的课外书籍等已经在未成年人的阅读生活中“失宠”。据悉,许多孩

子对图像产生依赖心理,却降低乃至失去了对文字阅读的兴趣,同时也导致了运用文字能力的大幅度下降。

笔者认为,发生在青少年身上的这种让人忧虑的变化,并不是一种孤立的、偶然的现象,这显然是当前“快餐文化”时代种种世相的一种必然映射。“快餐文化”最大的特点就是“浅阅读”盛行―――所谓“浅阅读”,即指一种浅层次的、以简单轻松甚至娱乐性为最高追求的阅读形式。在这种前提下,无论阅读的内容还是方式都已经和传统的阅读大不相同:内容上,以“无厘头”式的消解、解构为上,或唯以感官的刺激为是,充满了游戏精神及荒诞不经的色彩;方式上则是以动漫、图像等为主、文字为辅。即所谓“碎片式的语言,拼盘式的内容,以‘知道’代替‘知识’”。

往深处看,这种“浅阅读”及其衍生的“读图时代”、“动漫时代”,似乎是文化工业化时代的一种必然、一种宿命。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开放,文化也日益交融,借助于电影电视、报刊杂志、互联网等大众传媒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商业利益为唯一目的的文化工业日益兴盛起来。于是,我们看到了大批的肥皂剧,大批被戏说的名著,大批工业化制作出来的动漫、电子游戏,大量毫无艺术价值却炒作出轰动效应的流行音乐和畅销书……但是,由于文化工业的真实目的只是为了利润,而并不是想要真正地服务于艺术,所以很多内容是刻意炮制的,与真正的艺术创造已经相去甚远―――就像日韩的动漫作品、好莱坞的电影一样,只是一种工业品,其商业质素远远超出了其应有的艺术成份。

当然,这些工业化生产出来的“文化”也并非一无是处―――起码,这适应了当前人们生活节奏紧张情况下的现实需求;即便是对未成年人来说,由于教育方式弊端的客观存在,当前不少未成年人在学校学习任务非常繁重,压力很大,所以他们选择“读图”等比较放松的阅读方式,也难予厚非。更何况,有时候图片比文字更直观,更有冲击力,其内涵也是文字难以描述和替代的。另外,一些工业化的“文化”借助的“原材料”是很多人没有精力进行阅读的鸿篇巨著,相当于为人们创造了一些贴近这些人类宝贵文化遗产的机会―――虽然只是浅尝辄止,但总归是有一定意义的。

但是,如果这种浅阅读过多地发生在青少年身上,多到影响其文字阅读兴趣的程度,无论如何这都是需要引起警惕的―――我担心这种工业化的“加工”会把真正的文化“滤”走,只剩下一堆看似文化的泡沫。这会不会让我们的下一代在文化方面患上营养不良症,甚或是流行起一种畸变了的文化?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