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徐锦庚素描

2005-03-09 来源:中华读书报  我有话说

2005年春节,忽然案头电话爆响起来,是徐锦庚。

“我的工作又动了。”他说。“动到哪里?”我急忙问。“人民日报西藏记者站……”

从遨游大洋深处的潜艇兵,到世界屋脊青藏高原的人民日报驻站记

者,老人家的名句“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恰巧印证了徐锦庚丰富的人生阅历。

性感记者

我认识徐锦庚是在2001年。光明日报在宁波设立记者站,为选记者,经宁波市委宣传部长邵孝杰推荐,徐锦庚入选。此后与他相识相知,友情日笃,从此也洞悉了他的一些趣闻逸事。

徐锦庚,身高1米70,在男人堆里算不得挺拔,更无法鹤立鸡群。

他自嘲是“二等残废”。

可是这个二等残废却深得周边女孩青睐―――实在是长得身材匀称,英俊潇洒,精致细腻,一张线条柔和的脸,周正而大方,嘴唇微微上翘,开启间是两排洁白的皓齿。

似乎还缺点男子汉的阳刚威武之气。

好在那两道浓眉为这张太过俊秀的脸平添了些许男子汉气,那浓眉下飘忽灵动的双睛,炯炯逼人,灼灼摄人心魂―――当然是女孩子的心魂。瞥一眼,女孩子便会心旌荡漾,魂不守舍。

1米70,不高也不矮,刚好是美男子周恩来的身高。

某日,宁波日报聚会(是时徐锦庚还是宁波日报记者),酒过三巡,一女记醉眼迷离,对徐锦庚细加端详,于是酒壮贼人胆,终于憋不住心里话往外冒:“锦庚,你好性感呵!”

所有正在咀嚼的嘴巴立时全部停住,一双双男的女的老的少的眼睛全都溜溜地睁大睁圆,全部在他身上凝注。

“你没见他的屁股往上翘!性感明星哇!”“哗!”众皆哄堂大笑。

次日酒醒,女记脸红心跳矢口否认头天说过的话,这一花边新闻还是以其特有的速度迅速传播,很快在新闻圈内普及,人尽皆知。

投笔从戎

锦庚从小命运多舛,16岁时父亲命丧九泉,18岁时母亲驾鹤西去,家贫如洗,使他过早阅遍世态炎凉,尝尽人间冷暖。勉强读完高中,准备着面朝黄土背朝天一辈子,谁知忽然祖坟冒了青烟:部队征兵,全县仅两个特种兵名额,他厕身其间。

说来可怜,这厮是“光屁股”离开农村的。入伍时,他连身上的短裤也舍不得带走,脱下来留给相依为命的弟弟,仅带着钟爱的《唐诗三百首》、周振甫的《诗词例话》和王力的《诗词格律》三本书。到了部队后,先是进青岛市海军潜艇学院学习,一年后分配到东海舰队潜艇部队,成为潜艇上最苦的兵―――轮机兵。几年后,他再次进海军政治学院深造,从一个普通战士,成长为一名海军军官。

14年军旅生涯,两度死里逃生:一次是随潜艇在太平洋执行任务时,先是被一艘不明国籍的潜艇尾随跟踪,好不容易甩掉尾巴,又被日本海上自卫队包围追杀,险些全艇沉没于大洋深处;一次是在普陀山游泳时,被海浪卷走,险些喂了鲨鱼。大难不死,从此后百倍珍惜生命,遇事阿Q了许多―――毕竟,没有比健康地活着更幸福的了。

文学青年

踏入军营后,发愤攻关。空闲时,远避闲聊打牌人群,躲在角落捉笔为文。

他钟爱文学,13岁处女作便在《浙江日报》上刊出。入伍后,爱好文学更甚,屡有散文见诸报端,积少成多,集腋成裘。一位舰队政治部首长兼军旅诗人为他指点迷津,希望他用新闻“热情讴歌火热的军营生活”。从此,懵懂青年不再懵懂,1985年,仅数百字的新闻处女作在《人民海军》报上变成铅字,从此一发而不可收,在新闻这条道上一路走下去,一往情深。

1994年部队转业,宁波市委组织部看中了他,多少人求之不得的坦然一条青霄路,他却弃职业官员如敝屣,毅然加入《宁波日报》行列,成为一名专业记者。

转业手续还没办好,连准记者都还算不上,他心中已生出一腔“铁肩担道义”的热血,迫不及待地惹出了一场风波。

这是1994年8月,一女工来投诉,她所在的公司损害了她的权益,她向新闻讨公道,一头撞到这位未来的名记者身上。

管他是不是正式记者,上!他接手了这起纠纷,开始采访。当他得知这家公司的做法确属损害劳动者权益,激情澎湃,一挥而就,写成一篇批评稿。

稿件见报,风波陡起,那家公司给报社打电话,声称要到法院告他诽谤,口气嚣张得很。

如果这篇报道失实,官司败诉,他的记者饭碗肯定敲掉。

可是这小子不愠不火,了无惧色,坦然来到这家公司。

好小子,竟敢撞到枪口上,公司总经理冷眼相对,办公室主任指着他的鼻子破口大骂,足足骂了四五分钟。他虚怀若谷,洗耳恭听,待这位中年女性骂累了停下后,从怀里慢慢掏出一只微型录音机,微笑着问:“骂够了没?继续骂,继续骂,我这里都给录着呢,回去以后,我把你的话好好整理出来,如实登在报上。”在场的没料到这个记者队伍中的雏儿竟有此一招,全都傻了眼,办公室主任更是脸色陡变。

“我知道这篇报道给你们带来了压力,今天来的目的,主要是想听听你们的意见。如果你们态度友好,我可以把你们的难处和理由写出来,这样读者也会谅解你们。看你们这样的态度,我们已没有再谈的必要。想打官司,这是你们的权利,我奉陪到底。”说罢,他起身就走。

兵法里有“欲擒故纵”之招,这位军人信手拈来。果然,总经理赶紧拉住他的手,一边训斥办公室主任,一边向他陪笑脸说好话。于是他顺水推舟,与总经理寒暄。渐渐地,双方找到了共同的话题,距离很快拉近,气氛活跃轻松起来。那位办公室主任则态度转瞬三变:先是横眉冷对,继而僵滞木讷,最后满脸堆笑。

鉴于该公司态度诚恳,他在后续报道中口气和缓,没为难他们。随后的劳动仲裁中,他们也比较配合。

旗开得胜,首战告捷,锋芒小试,一炮打响。

在宁波日报工作的第一年中,他发了多篇批评报道。一时间鸡飞狗跳,吵上门来的有之,半夜打电话到家里威胁的有之,通过上级施压的有之,经常闹得满城风雨。但平头百姓却从此记住了这位记者的名字。

面对被批评者的激烈反应,他坦然处之,兵来将挡,水来土掩,竟没有一篇报道失实,没被人抓住任何把柄。

如此热热闹闹一年,在宁波日报社年末总结表彰大会上,此君作为先进工作者代表发言,忽然语惊四座:“3年内,我要赶上或者超过报社里的同龄人!”

众闻斯言皆哗然:小子,可别太狂了!

“太狂”的小子不顾别人的侧视,急起直追,笨鸟先飞,以勤补拙,城里走乡里走山里走,握茧手握纤手握绵手,风也受雨也受气也受,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发奋努力,3年,业务上名列前茅,发稿量居全报社记者之首;6年,连续6年被评为报社先进工作者,被评为宁波市“十佳新闻工作者”,浙江省五年一评的“优秀军队转业干部”,享受市级劳模待遇。

地位日重,他成了专门跟随市委书记从事重要报道的写手,成为农村部主任,被宁波市委宣传部确定为后备干部。

从光明到人民

正春风得意时,忽一机遇飘然降临:2001年,光明日报要在宁波设立记者站,徐锦庚入选。

光明日报号称中国第二大报,报社人才济济,藏龙卧虎。非龙非虎的徐默默地来了。也许多年的磨砺已使他锋芒内敛,表面上他已了无那股初生牛犊的无畏。他变得低调,不事张扬,懂得“夹着尾巴做人”的中国式古训的精妙。

如是半年,业务上很快打开局面,稿件一篇篇发出,叫好声一阵阵传来,声誉鹊起,编辑们一拿到他的稿件,脸上就会绽开三月桃花般的微笑。

在光明10个月时间,他的稿件有两篇被选入人民大学《新闻写作教程》的新闻参考书《新闻作品选读》中,成为众多未来名记者的范文。此等荣耀,着实令藏龙卧虎的龙们虎们耳热眼红而自愧不如。

2002年5月,我与锦庚相伴周游浙江省大半个地区,写了一组关于浙江省人才战略的稿件。当人才抢夺战在我们笔下烽烟未消时,忽一日惊闻,他这个人才已被挖走。

人民日报社华东分社活生生地将他挖了去。

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心已走,身难留。在光明日报众多惋惜、感慨、不满的目光中,锦庚完成了人生的又一次跳跃。他只嘲自己是“叛徒”。

最初,“叛徒”的阴影笼罩着我们这些与这厮难脱干系的光明人。这以后,大家各忙各的,他走他的阳关道,我过我的独木桥,可怜的自尊遮蔽了我们间的友情。但此君后来表现出来的绝非蝇营狗苟之态,他豁达,大方,依然与我保持着密切联系。若我赴宁波公干又被他获知,他必半途拦截,忙不迭地探望,宴请,极尽地主之谊、朋友之谊。

看来此君并非寡情之辈。渐渐地,阴影消散,我们又和好如初。

这以后,不断地从人民日报同行的口中得到这家伙的消息:稿件受到嘉许,报道受到表扬,他很快成为人民日报华东分社的业务骨干。

“1月26日我已经到人民日报总社报到,第一次参加了人民日报国内记者会,春节后就要进藏了。”他在电话里说。

好小子,西藏可是世界屋脊,极地世界,会否高处不胜寒?

这小子真能折腾:短短三四年间,先从宁波日报跳到光明日报,后从光明日报跳到人民日报华东分社,再从华东分社跳到人民日报大报。每一次跳跃,都是他人生阅历的一次升华。

下一个目标要跳到哪里?难道要跳到月球上去?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