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同志之友》2005年第1期刊发了邓金禄同志的回忆文章《给周恩来当“小鬼”》,虽叙说不繁,却也披露了领袖人物在艰苦革命斗争环境中的部分生活细节,以惟妙惟肖的笔触反映了他们作为普通人的一面,但文中也有明显误忆误记甚至背离历史真实的记述,试举二例:
文中说1936年初“曾与贺龙见过一面的大哥决定
文中叙述领袖们打球的文字非常生动、传神,说到“有一次,彭德怀为抢球打了朱德的眼睛,朱德不知是谁打的”,这种情形是绝不可能发生的。在作者担任周恩来警卫员期间,也即1936年上半年,朱德正在随红四方面军长征北上的艰苦行军途中,他一直到1936年11月底才率领红军总司令部抵达保安(今志丹)与中共中央会合,而此间彭德怀则率领红一方面军主力东征、西征,二人一南一北,始终不在一处,绝不可能在一起打球。
出现这样的错误,可能有三种原因:一是作者在将近七十年后进行的回忆,发生偏差乃至错误亦所难免;二是作者所记并非其亲历亲见,而是将后来所闻误植于1936年初;再者可能是作者在回忆过程中糅入了想象与艺术加工的成分,当然也不能完全排除作者杜撰的可能。出现前两种情况都可以说是基本正常的,若是第三种可能,则不免令人担忧,尤其是在目前人们都非常关注“回忆”与“口述”类体裁的时候,因为这样往往使错误的、杜撰的信息借“回忆”这一特殊载体得以流传,不利于历史真实的揭示,所以我们在阅读与利用回忆性文献的时候,一定不能轻信、盲从,而要注意考察、甄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