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历史、现实与螃蟹式行走

2005-03-23 来源:中华读书报  我有话说

作者简介

君特・格拉斯(1927一),德国作家。出生于但泽市,父亲是德国商人,母亲为波兰人。1944年,尚未成年的格拉斯被征入伍,1945年负伤住院。战

争结束时落入美军战俘营,战后曾从事过各种职业,先当农业工人,学习过石雕和造型艺术,后成为职业作家、雕刻家和版画家。格拉斯的创作活动从诗歌开始,自1956年起发表3部诗集《风信鸡之优点》、《三角轨道》等,同时创作了荒诞剧《洪水》(1957)、《叔叔、叔叔》(1958)、《恶厨师》(1961)等。其中反响较大的是关于1953年柏林事件的《平民试验起义》(1966)。他最主要的成就是小说。1959年问世的长篇小说《铁皮鼓》使他获得世界声誉。此外还有《猫与鼠》(1961)、《狗年月》(1963),合称为《但泽三部曲》,成为一幅描绘德国社会生活的画卷。1999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蟹行》作为书名,颇有些不合时宜的怪味,于是乎非得要作家本人出场进行一番解释:原文意思是“按照螃蟹的走路姿势”。它昭示人们,我在这部书里的叙述方式是横七竖八的不讲规则,毫无头绪地在过去与现在的时空间往返穿梭。有胆量玩这么一手的作家,往往是“大腕”级别的―――他不怕得罪哪位,完全有把握领着人们,悠悠然在故事的迷宫里寻找出入的路径。德国作家君特・格拉斯就是这般大模大样地写完了他的小说《蟹行》,那是他刚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风头正健的当口。

如此傲气十足不算,他又敢于“趟混水”,涉足多年来无人敢触动的禁区。他端出了一个令人棘手的历史事件:1945年德国豪华游轮“古斯特洛夫号”被苏军潜艇击沉,船上近万人丧命,其中有4千多个少年儿童。这件比“泰坦尼克号”更大的海难,却无人敢提及,更不要说将其作为小说素材来源。其原因较复杂。简言之,尽管如此多生命被海浪吞食,而且又有这么多无辜儿童,但击沉者是代表战争正义方的苏军潜艇;“古斯特洛夫号”又是发动二战的法西斯纳粹德国的船,船上确实载有数千名德军士兵,包括三百多名德国海军辅助女兵,她们漂亮娇媚地戴着有国徽上的鹰的船形军帽,可最终却在鱼雷爆炸中与船上游泳池的玻璃马赛克镶嵌画一起,成为被撕碎的肢体。对于正义惩罚与人道主义裹胁成一团,“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这么件史实,简单谴责其不讲人道、毫无人性,或者赞扬打得好,都必然面临两难的尴尬境地。这历史事件仿佛是为德国那些新纳粹主义的光头党提供的口实,成为德国左翼正义力量望而生畏的“陷阱”。

只有格拉斯敢于跳脱这个“陷阱”,而且跳脱的姿势美妙,身手矫健。他取材于这一历史事件,从厚厚的相关史料堆积中,选取数个与这历史事件密切相关的人物:“古斯特洛夫号”的命名源头―――德国国社党在瑞士的纳粹头儿维廉・古斯特洛夫,犹太民族主义刺客大卫・法兰克福特,还有指挥发射鱼雷的苏军潜艇艇长马林涅斯科。然后他又虚构了一个人物:在这海难中劫后余生的德国女子图拉。图拉是曾先后在格拉斯的小说《猫与鼠》和《狗年月》中出现过的人物,由此也可说是个“有头有脸的”血肉丰满者。格拉斯自称“图拉这个人物使他进入了历史素材的文学通道”。图拉获救后生子,儿子成为记者,她孙子在她的唠叨“熏陶”中成为新纳粹分子思想赞同者,用手枪杀害了谴责德国虐犹行为的网友、德国青年沃尔夫冈……一次海难,两件不同年代的谋杀案,法庭审判和父子、祖孙情感纠葛,跳跃展现二战末期和德国先分裂又统一的数十年历史岁月,组成了小说《蟹行》张弛有度的故事情节。枯涩的史料和政治界定的断然,被人物的命运遭际滋润着,鲜活生猛,诱惑着人们读下去。

有趣的是,尽管格拉斯本人不在电脑上写作,而且担忧青年人将网上交往成为唯一人际交往工具的后患,他仍然在《蟹行》中引进了因特网的大量术语。可能是格拉斯无法避免网络对当代生活的影响?小说里,正是网络虚拟世界的网友交往,客观上促成了一次搞错对象的谋杀案;或者是有意无意凸现了作家本人忧虑的现实意义?

谴责战争对人性的践踏、法西斯纳粹虐犹的罪行,同样也谴责二战后期,苏军对德国平民的驱逐、强暴行径,认为这是对纳粹非正义行为的效仿。格拉斯在《蟹行》中毫无顾忌地让正义、政治、人道主义在各自界定的范围内担当执法官,同时完美地融合在文学对人命运的探索之中。他亮出自己反对新纳粹主义的政治立场,却不回避斯大林时代苏联对东德的统治性干涉和酿成的后患。在众多谴责德国发动二战的习惯性批评声里,格拉斯独自叙述德国民众也是纳粹法西斯罪行和战争的受害者,这种叙述的音色毫不示弱。东、西德的分裂时期和柏林墙倒塌后德国民众的复杂心态,在《蟹行》里影影绰绰显现,令人印象深刻。

追崇时尚的当今世界,历史往往被看作古板的老人。某些难以简单臧否的史料除了有陈年的灰尘,还散发着错与对、功与过相间的“怪味”。乖巧地规避,将其束之高阁可能是最讨便宜的做法,但是大作家就有胆识挖掘它,使用它,使它成为镜子昭示后人。在这一点上,《蟹行》做得极其出色。

《蟹行》[德]君特・格拉斯著上海译文出版社2005年1月出版

  译者感言

■蔡鸿君

《蟹行》是格拉斯在1999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之后出版的第一部作品。有人说,诺贝尔文学奖给获奖者投下了一道阴影,在其之下,不少作家基本停止了文学创作,很多人开始动手撰写自传或者回忆录。当记者问及格拉斯获奖的影响时,他说:“我在写作时完全忘记了获奖的事。无论是在获奖之前还是在获奖之后,写作过程都是很费力很辛苦的。我当然明白,外界的期望是很大的。”他坦然地承认:“我不知道,如果我是在50岁时得到诺贝尔奖,会怎么样。但是,我是在72岁时获得奖,已经经过了很多年在有可能获奖的推测和等待中的磨练。”事实证明,75岁高龄的作家愈老弥坚,在文学创作上仍在不断突破求新,作品本身无论是主题、构思、布局、叙述等,都确实可圈可点,不愧是出自大手笔之作,《蟹行》可以说是他又一次给了世人一个惊喜。

笔者作为《猫与鼠》、《我的世纪》的译者,2002年在德国北部城市吕贝克参加了格拉斯先生召集的《蟹行》翻译讨论会,会场设在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托马斯・曼的故居“布登勃洛克之家”。其间,笔者有机会采访了格拉斯先生。格拉斯在谈了许多与《蟹行》及其文学创作有关的问题后,专门提到他读过包括《金瓶梅》在内的许多中国古典文学作品,至于现当代文学,他特别推崇老舍的《四世同堂》,认为“《四世同堂》是一部很了不起的长篇小说”,他“非常有兴趣并且非常认真地读了这本书,的确是一本很好的书”。得知《蟹行》将译成中文出版,他通过笔者寄语中文读者:“我希望,这本书可能会从某种意义上引起中文读者的兴趣。在中国历史上,肯定也会有许多事件,或者早已被人们遗忘,或者长期不得谈论,或者被列为禁区,我的这本书也许会促使某位中文读者或者某位中文作家,去写写这些由于种种原因成为禁区的事件,那么我将会感到非常欣慰。”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