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文化魅力的匠心之作

2005-04-20 来源:中华读书报  我有话说

19世纪以来,在先进的中国人不得不睁开眼睛,不断地向西方学习的进程中,出于历史不可避免的原因,中国传统文化受到了严重的冲击。在反对传统中国文化中糟粕的同时,我们也常常忽略甚至否定了中国文化中的优秀因子。因此,在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在改革开放、强调经济发展的大背景下,一场规模宏大深度极广的文

化热潮遍及中国。在这股文化浪潮中,整个中国社会,无论是学者还是普通学生,都深刻意识到自身中国文化素养的缺失,因此,从普通高校学生入手,加强对学生在中国文化方面的教育,成为教育工作者乃至整个社会的共识。尽管在这股大潮中涌现了不少研究、论述、阐释中国文化的著作,但在高校对于教育培养提高学生关于中国文化知识素养方面,仍然缺少一部比较规范、有一定学术深度的教程。《中国文化教程》(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这个多年以来的缺憾。

无论任何研究性著作,概念的准确性是第一要素。作为普通高校学生所使用的教材,由于直接关系到学生知识的传授、素养的提高,对准确性的要求更是远远要超过一般的学术著作。否则,贻害的不仅是普通的学生,更有可能是下一代。

然而,就文化而言,欲图准确地把握它的内涵并非易事。本书在这个方面做了成功的尝试。在中国, 文化 一词最早出现在汉代,该书考证了在刘向《说苑》、王融《曲水诗》等文献中文化的不同含义后,指出:在“文化”一词的早期用法中,“文化”往往同“武力”、“武功”、“野蛮”相对应,包含了一种正面的理想主义色彩,体现了治国方略中阴柔的一面,既有政治内容,又有伦理意义。然而,文化一词在古代很大程度上是作为动词使用的。书中强调,文化是一种治理社会的方法和主张,它既与武力征服相对立,但又与之相辅相成。文化与武功结合在一起,就形成了中国古代政治思想中非常著名的“文治主义”。书中还考察了作为外来词的文化在日本及西方语境下的不同含义。正是在吸收了中西不同语言关于文化概念的不同界定的前提下,作者对文化一词从广义与狭义两个方面做了准确的阐释。

该书以史为纲,分专题对中华五千年文化的主要内容做了全面而简要的阐释,内容涉及中国哲学、儒家思想、制度文化、风俗礼仪、文学艺术、科学技术、宗教等方面;各章以中华民族精神品格为内核,以丰富的史料为依据,上下串联,左右贯通,全面地描述了中国文化博大精深的发展历程与主要内涵。中华文化中的主流与支流都受到了应有的重视,比较全面地把握了历史长河中各类文化类型的主要特征与风貌。

内容的全面性还体现在该书的编撰体例上。除了绪论外,教程共有十章。在第一章,从中国文化所依托的地理环境、原始文化及断代文化三个方面详细地介绍了中国文化的源流;在第二至第九章,分门别类地介绍了中国文化博大精深的内容,如中国哲学、儒家思想文化、制度文化、传统风俗、文学、艺术、科技及宗教等;最后一章从现代化的视角探讨了现代化进程中的文化现代化的问题,并提出了诸多建设性的观点。

与学术专著强调内容的深刻及观点的创新外,作为教材必须在内容深度的适度性方面做好文章。该教程在撰写过程中,对内容的深度的适度性方面把握得很有分寸。比如,在研究文化的概念时,对文化的广义与狭义的甄别,不仅有利于学生对基本文化概念的掌握,又方便学生对这一问题进行更深入的思考。又如,在第十章,详细研究了现代化中的文化问题,不仅使得学生掌握了19世纪以来在现代化中关于文化问题的论争,而且对新世纪中国文化的走向、文化建设的指导原则与途径提出了许多令人深思的观点,达到了相当的深度,对学生进一步研究文化问题指点了迷津。

此外,还必须指出的是,与图书市场上相当多的教材由名家挂帅实由小兵捉刀不同,该教材的编写人员全系现职教授,他们本身在中国文化研究的不同方面都取得了相当丰富的研究成果,在学术界赢得了公认的地位,而且以高度负责的精神亲自完成本书的撰写,使得内容货真价实。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