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清末中国明信片(组图)

2005-05-11 来源:中华读书报  我有话说

这些明信片最初本来都是买来自己玩的,但是积攒的多了,把它们按不同的场景,依照历史的顺序排列组合起来仔细地看进去,看到的却是一个悲悲怆怆的大清政府的雄浑落日,一个庞大的帝国一步步

走向衰落和被外人欺负的史实,还有那时的无数壮丽风景和建筑如今已经灰飞湮灭的令人痛心,这一切都不免让人生出深深的惋惜和无限感慨……

本版图片摘自《明信片清末中国》(第二版),王迦南、蔡小丽收藏,陈玲、王迦南、蔡小丽编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3月出版

北京牌楼

这张寄于1906年的明信片,至今依然是留在闭塞的西欧人的脑海中北京的印象―――拖着长辫的男人、马车、汉白玉桥和木牌楼。如果现在一位偶尔到西欧小乡村旅游的中国人对他们淡淡地说,北京的摩天大楼和车水马龙和西方没有太大区别时,他们会不敢相信地瞪大眼睛,继而失望地垂下眼睛。

  北京火车站

清朝的火车站应该是前卫而繁华的地方。先是直隶地方上一口咬定修建铁路是让外国的妖龙斩断了中国的龙脉,很是鼓噪了一阵,后是德国人开了几枪,然后慈禧太后也派袁世凯镇压了几下,于是就有了前门火车站。

天津寺庙前小吃,粥棚是穷人家的孩子最喜欢的地方。

据说当时很多刚刚从欧洲到中国来的八国联军士兵都对清朝女人的小脚产生了兴趣,于是很多中国女人的脚就被这些士兵砍下来,当成战利品带回欧洲去了。

这是最早的涉外婚姻吗?这位祥和的中国丈夫像是广东或上海一带的小业主,从年龄和相貌上看,不像是头一次结婚。这位洋妞为什么要嫁他?是好奇,还是缘份?这幅照片像个历史悬念。

这张家庭合影说明包办婚姻也可以是幸福的。

清末的上海街景。

一个人吃饱,全家不饿。孤身流浪江湖的乞丐,颇有游侠风度。

百年前的色拉油广告。

北京运河

作家沈从文和刘绍棠都描述过北京的运河。刘绍棠在《渔火》中开篇便说,他的家乡通州是三千里南北大运河的起点,明清两代的漕运总督驻扎地。沈从文在《游二闸》中描述的则是大运河经通州向西延伸出的最后一段的寂寞。

哈德门里街道的整洁、服饰考究的商人的背影与门外土路的凹凸不平、与挑担人看热闹的目光,构成了哈德门的图景。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