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丝竹声声入耳来

2005-05-11 来源:中华读书报  我有话说
“江南丝竹”是中国传统器乐演奏形式“丝竹乐”中的一个地域性器乐合奏乐种,因流传于江苏南部、上海和浙江西北一带城镇和农村社区,文化历史渊源久远,艺术土壤根基深厚,音乐风格特点鲜明而与南方其它地方丝竹乐种类相
区别,故而被乐人学界冠以“江南”之名。江南丝竹因优雅的音乐形态、丰厚的人文内涵,既受广大听众、音乐演奏者的喜爱,同时亦受学术界和音乐理论界高度重视。上世纪中叶以来,就有不少音乐学家以给予关怀,对其进行收集、整理和研究,如杨荫浏、甘涛、高厚永、姜元禄、李民雄、金祖礼等。自20世纪80年代以后,江苏、上海、浙江三省市文化部门和音乐界又对江南丝竹音乐进行全面收集和整理,从而完成这一音乐种类的首次集成工作。正是在这样一种受多方面关注和资料工作取得重大进展的文化背景下,《江南丝竹音乐大成》(江苏文艺出版社2003年12月版)一书脱颖而出,以其儒雅宏构之气度,展现在广大读者面前。

由于笔者当下正从事同类课题的继续研究,故此书一出,即先睹为快!初阅之后,感触良多;细读之后,受益匪浅。掩卷思索,窃以为本书至少有下述几点值得推崇:

一是本书首开“乐种资料大成”形式结构之先河,在同类课题编撰与出版上,具有典型性和示范性意义。“乐种”一词,自上世纪50年代杨荫浏先生倡导以来,后经袁静芳先生对其内容形式进行规范、总结和择例研究以《乐种学》一书面世之后,即得到音乐界大多数学者认可。其概念的简略表述当是:凡历史久远、组织严密、作品经典、传人接续、风格鲜明的一类具有特定地域文化特征的传统民族器乐演奏样式,即可视为是“乐种”。据此而言,除江南丝竹音乐之外,全国各地自然还有其它多种多样也可视之为“乐种”的民族器乐演奏样式。例如,仅在与江南丝竹关系密切的丝竹乐、丝弦乐(弦索)类型范围内搜寻,就可知有“广东音乐”、“云南洞经音乐”、“福建南音大谱”、“山东碰八板”、“河南板头曲”、“广东汉乐清乐”等,但这些乐种迄今还未见有“集大成”之类著述问世,因此《江南丝竹音乐大成》一书率先出版,自然极具典型性和示范性意义。

全书洋洋大观,220万言,上下两册,附乐曲演奏3张音响CD盘。中心资料类型分“图”、“表”、“综述”、“乐曲”、“社团”、“人物”、“大事记”、“乐器及形制”、“演奏记号”及“附录”等各大项,各大项还根据所含资料内容和形式差别,又再分各小项。凡是与江南丝竹音乐有关系的资料,无论何种类型,无论远近大小,均尽其可能加以囊括,真可谓是“包罗万象”。就所集资料文化内涵而言,本书作为以“音乐”为中心的乐种资料大成,不仅“以乐为本”,而且将之扩展至“以人为本”,对操纵音乐人物主体成员各形态―――“社团”、“音乐家”以及相关音乐实践活动,均予以足够重视和关怀,追溯其历史存见踪迹,显现其现代精神风貌,凡与乐人音乐实践活动相关的“蛛丝马迹”,都尽其所能收入,从而使本书所及乐种对象,在“音乐本体形态”特色充分展示基础上,同时亦显现出与之相关的“人文社会科学”精神。

二是本书具有鉴赏、演奏、创编等多功能价值和学术价值。全书收集江南丝竹传统曲目140首,改编乐曲5首,创作曲目9首,并尽量采用合奏总谱形式显示,所有最流行、最具代表性和最有影响的曲目已尽在其中。所附3张CD盘,刻录了由上海民族乐团、中国国乐团等海内外知名艺术团体演奏家演奏的《中花六板》、《行街四合》、《四合如意》、《云庆》、《慢六板》、《慢三六》、《三六》、《欢乐歌》等8首传统曲目(俗称“八大名曲”)和《春晖曲》、《绿野》等8首现代创作曲目。这些精美的乐曲演奏音响,完全可以与书中所集同名曲目合奏总谱相对照,这就为欣赏者视谱聆听乐曲或演奏者视谱参照音响进行曲目演习,创造了便捷条件。据此亦可以说,本书既富于音乐鉴赏性,同时又具有便于音乐演奏和排练的实用性。再者,全书所集百余首其它常见、不常见传统曲目和参照曲目,来源广阔,与江浙各地山歌小调、戏曲说唱和其它民族器乐演奏形式有着地域音乐风格方面的密切联系,这就使得本书所集各地音乐曲目资料,宛如一个形态多样、容量丰厚的民族民间音乐素材储库,等待着新音乐创编者前来遴选和发掘。事实上,当今不少丝竹乐新作和其它类型音乐创作,都曾受惠于这些具有“原创”音乐特质的“母源”文化资源影响。因此从此意义来说,本书同时还具有继续编写时代新曲的再创造价值。

由于地方民间音乐不可能脱离相依托的人文社会因素而独立存在,它每时每刻都浸染在与之同步发展的文化潜流之中。在当今已普遍将音乐视为一种文化而不仅仅认为是一种技能的时代,本书对诸多江南丝竹人文材料的关注,不能不说是本书的另一特色。全书除主要汇集江南丝竹乐曲之外,对清末以来所知二十余家有影响的丝竹音乐社团及其实践活动,一并加以采集刊出;对数十名江南丝竹音乐家、演奏家行踪及其艺术业绩,以小传形式进行清廓;对各地重要丝竹音乐艺术实践状况,用概述方式列章节加以显示;加之附录所刊历史资料、早期乐谱、理论研究文选、专论及音响资料索引等,无不为本书人文内涵添加分量。因此,本书除以前所述具有鉴赏、演奏、创编等多功能使用价值外,同时亦具有民族音乐学和中国传统器乐理论研究的学术价值。

三是出版规划、编校质量、装帧设计,均属上乘。

当然,全书在编辑和校勘上,亦有可以改进的地方。如采用《中国民族民间器乐集成》江苏、上海、浙江各卷原有乐谱资料时,未能纠正原谱中出现的少数误排;对原谱中存在的总谱谱式(合奏联谱线)不规范现象,未进行标准化处理使之统归划一。

美玉微瑕。

《江南丝竹音乐大成》,是一部值得赏阅和珍藏的音乐著述。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