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网络教科书
当我在1986年第一次研读AndrewS.Tanenbaum教授著的《计算机网络》时,计算机网络在我国尚未出现。1988年,我国引进国外设备构建了第一个全国性的X.25数据
20年多来,我一直在计算机网络领域从事研究和教学工作,几乎每年都担任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任务,包括了从短训班学员、本科生到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的各个教学层次。为此,我非常关心国内外计算机网络教材的最新发展,每当看到有价值的网络书,我都会毫不犹豫地买下阅读,每每都会有很大收获和体会。如果你一定要我用一句话来评论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网络教科书的话,我会说 这可能会导致片面 :知识全面、学术严谨是AndrewS.Tanenbaum教授的风格(代表作《计算机网络》,第四版原版由机械工业出版社引进);DouglasE.Comer教授对TCP/IP联网基本思想和实现技术有深刻的诠释;LarryL.Peterson教授 代表作《计算机网络:系统方法第三版》中文版、影印版皆由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年出版 则强调网络整体的系统性和普遍原则,有大家风范;谢希仁教授撰写的网络教科书注重网络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并与中文读者有天然沟通;JamesF.Kurose和KeithW.Rose教授撰写的网络教科书 代表作《计算机网络―――自顶向下方法与Internet特色第三版》即本书 最大的亮点则在于精心选择教学内容和独具匠心的教学法,是高质量的入门级经典之作。正如许多专家所指出的那样,该书不仅用作大学本科生和短训班的教材极为适合,而且对网络专业人员也是有价值的参考资料。
网络领域的革命性变化必然要导致网络教科书的变化:首先,因特网已经接掌了计算机网络,因此,今天有关计算机网络的问题都必然与因特网联系起来。第二,网络中的“高增长领域”目前是网络服务和应用程序,因此必须强调网络应用程序开发。Kurose和Ross博士长期参与并见证了这种变化,在教学实践中以独创的自顶向下教学法解决现有网络教科书中存在的问题。自从该书的第1版于2001年问世以来,已经被数以百计的大学和学院采用,被译为10多种语言提供给世界上数以万计的学生和专业人士使用。在国内,已有许多著名高校选其为计算机、通信等专业的本科生和研究生教材。例如,解放军理工大学计算机与网络工程专业本科生自2002年起陆续使用该书第一版、第二版教材,2005年使用该书第三版前5章内容作为本科“计算机网络原理”课程的教材,而后4章内容及前5章要点则作为硕士研究生“计算机网络”课程的基本教材,配合相关实验均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计算机网络―――自顶向下方法与Internet特色》一书的独创与实用性
JamesF.Kurose和KeithW.Rose教授的《计算机网络―――自顶向下方法与Internet特色》一书的显著特点是:
1.独创的“自顶向下”教学法。由于计算机网络的复杂性,长期以来按分层体系结构自下而上讲授网络课程内容似乎已成一种定式。该书特别强调应用层,及早激发学生们的学习热情,及早强调DIY Do It Youself 开发网络应用程序。
2.以因特网为研究对象。由于因特网的成功,因特网已经成为计算机网络的代名词。该书以因特网体系结构的5层模型来组织材料,为学生们的学习热情提供原动力。
3.着眼原理。计算机网络领域的许多基础性的重要问题已经研究得较为清楚,重点研究这些原则,将使学生获得长“保质期”的知识,在飞速发展的网络研究开发中保持判断力和启发创造力。
4.注重教学法。为帮助学生们理解关键的技术概念和激发学习积极性,本书包括了许多类比、幽默和实际的例子,引人入胜的历史事件和实践原则,对网络领域声名卓著的创新家们的专访,以及网站上翔实的教学资料和实验内容等。
5.及时更新教学内容。从2001年第一版到2003年的第二版,至2004年的第三版,本书及时引入重要的最新知识和放弃了许多过时的内容。本书第三版反映了网络领域的最新进展,如增加了包括无线网络和移动网络一章,扩充了对等网络、BGP、MPLS、网络安全、广播选路和因特网编址及转发方面的新材料,并修订了习题。
6.强调实验教学。新版教材增加了一套实用的Ethereal实验,讲解学生们如何亲眼观察网络协议的运行过程和产生的结果的方法;对多个难以理解的网络问题给出了原理性示教;给出编制网络应用程序的具体建议和部分源程序,鼓励大家用多实践的观点来解决网络教学要求理论联系实践的问题。
在本书的教学中,由于学时有限和专业词汇的艰涩,学生们普遍感到使用原版教材经过老师讲解,虽然能够理解课程内容但却难以在短期内记住其中的内容,从而导致学习效果不佳。该书的中译本能够为缓解在有限时间内有效地学习计算机网络知识(而不是英文本身)的矛盾起到重要作用。
在该书第三版的翻译中,译者改正了书中存在的多处错误与排版错误并得到了原书作者的认可;译者和编辑们经常就某些网络术语的中文标准译法或更准确的译法展开讨论,力图使该教科书的网络专业词汇更加规范。机械工业出版社还就与该书配套的实验问题与专家们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在该书的教学资料、实验设计等方面有一系列考虑,这将有助于我国高校教师教好这门课程,也有助于学子们学好这门重要的课,为进一步深入学习计算机网络其他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