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北大学者呼吁:别活活掐死古籍整理

2005-06-15 来源:中华读书报  我有话说

本报讯 近年来,国内有关读者借阅图书馆藏书的争议屡见报端。本报今年3月23日报道了北大学者漆永祥于苏州图书馆利用古籍受阻一事,使图书馆在古籍保护与整理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一步暴露出来,漆永祥针对图书馆所提出的“是‘图书馆’还是‘藏书馆’”的质问,在学界引起了共鸣。上述报道刊出

后,漆永祥又花了很多的时间研究法律、进行调查、请教专家,并在此基础上撰写了长文《别把古籍整理活活掐死――从“苏图事件”再谈古籍收藏与利用的矛盾及建议》。本报对此文作了删减刊于本期5版,希望以此探讨利于我国古籍收藏与整理事业良性发展的话题。

漆永祥在文中对我国图书馆界普遍存在的古籍藏而不用、无限扩大善本外延和收取巨额底本费等问题提出了尖锐批评。他指出,当读者到古籍收藏单位阅览古籍时,就会发现要看的书差不多都是善本。而古籍一旦成为善本,就与读者拉开了距离,借阅的难度也随之加大。在我国各图书馆中,善本的底本费从上个世纪80年代的每页数元,已经涨到现在的每页动辄上百元。巨额的底本费,成了横亘在读者与善本之间的一道天堑。也因为如此,古籍整理者在选择项目时,首先考虑的就是获得古籍善本的途径是否畅通。按理来说各大馆中所藏的从未公诸于世的手稿本、稿本、钞本、日记、笔记、档案等罕见古籍应当优先考虑整理,但各馆中多将此类古籍视为奇货,要价不菲,学者在选择课题时也就往往有意避开这些“硬骨头”。

那么,在何种情形下,古籍收藏单位可以拒绝读者阅读、钞录或者复制古籍呢?漆永祥认为只有在下列特殊情况下是可以的:其一,古籍因年久失修,已到触手即碎的程度,在尚未修复或正在修复中;其二,古籍因展览等原因,正在使用过程中;其三,因阴雨天气、湿度太大等原因,阅读古籍将对该书造成损害等。漆永祥表示,图书馆所能做的就是保护古籍的作品完整权,并代表国家行使古籍的财产权,但不应与联合国《公共图书馆宣言》中称“公共图书馆是知识之门,应不分年龄、种族、性别、宗教、国籍或社会地位,向所有的人免费提供服务”之原则相违背。除在上述特殊条件下外,不该拉开古籍与读者的距离,只将其看作“不可触摸的文物”。

漆永祥在文中就古籍保护与整理以及图书馆的改革提出了自己一些建议,如:在我国各项法律制度逐渐健全的大环境下,应该探讨与制定一部完整的《图书馆法》;在古籍与旧报刊杂志的保护上,不应该只把重点放在宋元版古籍上,理想的条件是将大部分的古籍都制成胶卷与光盘,旧报刊复制而存有副本,并进而实现部分古籍与报刊的网上阅读与利用;古籍收藏机构应该有针对性地就某些古籍设计课题、申报项目,与高校或科研单位的学者合作进行整理与研究。漆永祥认为,保护古籍的最好方式,除了制作胶卷与光盘等外,莫如将其整理出版,化身千万,使之长留于天地之间,这才是最彻底、最稳妥、最保险、最高效的保护方式。古籍收藏单位与古籍整理者之间,应该是同根共生、荣辱相依的关系,尤其是在古籍整理与研究工作不景气的今天,更该给予古籍整理者有力的支援与及时的帮扶。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