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京华时报》揭露,北京外交学院的教授们形成“采访必须收费”的攻守同盟,使记者的采访接连受挫,个别教授还抱怨,媒体为什么不制定相关的“收费标准”,以至于教授们不得不放下斯文,张口要价。
针对此举,社会各界的反应褒贬不一,各执一词。一方认为,教授被采访可能涉及其专业成果,收取一定
为了论证教授接受采访可以接受费用的合法性,外交学院某教授提出三点依据:一是中央电视台对采访人都给出了数量可观的费用;二是专家教授接受媒体的采访费用在西方是有例可循的;三是采访内容有可能涉及专业成果。采访对象收取媒体的费用本是知识界的一个“潜规则”,中央电视台给采访对象发放了报酬,这个“潜规则”便要浮上水面变成“显规则”吗?这显然不符合逻辑,因为中央电视台的行为是不能作为一个“判例”来遵循的,而它的标准也不是“行规”。西方的教授收取采访费用,我们中国就必须循例吗?这恐怕更是不通。就事论事,我们同样也可以举出很多西方名家大师接受采访不收费的例子,因为采访者收取费用纯粹是个体行为,和西方制度无关。最后一点,专业成果凝结了个人或集体的心血,保护其价值勿庸置疑。可是,研究者大可通过发表论著、申请专利等形式来保护自己的专业成果,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可以有选择地回答问题,根本没有必要对所有采访都设置收费的门槛,将学术“吊起来”卖。
知识分子除了献身专业工作以外,更要承担国家、社会的公共利害,肩负“明道救世”的使命感。作为知识分子的大学教授向社会索取利益,其影响确实有点不好,它不仅凸现出知识界对一些“潜规则”的显性化诉求,同时反映了某些知识分子社会责任感的下滑,值得我们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