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国内日本学界尤其是近现代日本思想文化研究领域,可谓新著迭出,而评论界却似乎熟视无睹,呈现出一派“寂寞的喧嚣”景象。就在这寂寞或喧嚣之中,《明治儒学与近代日本》一书出版了,该书是2003年日本国际交流基金资助的共同研究课题“明治儒学之研究”和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明治儒学与日本现代化”的
“明治儒学”既是日本近代儒学的一个子题,又具有特殊的意义。该书力图通过对明治时代政治、经济、教育、文艺等领域中与儒学相关的文献、史料进行扎实的调查分析,在对明治时代儒者的生存状态、思想特征进行具体阐明的基础上,证明“明治儒学”不仅是日本儒学史上的一个历史性的表现形态,而且在理论上它也具有自己的特征,是日本儒学发展史上的一种具有相对独立意义的理论形态。
全书正文包括:导论:“明治儒学”如何可能:以研究现状及其问题为中心(刘岳兵)第一章德川儒教及其在明治时代的重构(黑住真)第二章明治儒学的意识形态特征:以井上哲次郎为例(陈玮芬、严绍?、卞崇道)第三章明治儒学的实用性:从涩泽荣一看明治时代的经济与儒学(袁方)第四章游移于体制与非体制之间的明治儒学:明治时代的教育与儒学(盛邦和、聂长顺、陈玮芬)第五章作为内心修养的明治儒学:明治时代的文艺与儒学(刘立善、张中良、朱颖)第六章明治儒学的传统性与现代性:以西周与三岛中洲为例(徐水生、松川健二)结语:明治儒学的存在形态及其意义(山室信一、严绍?)
导论和结语从宏观上论述了明治儒学的研究现状以及研究这一课题的意义、明治儒学自身的存在形态及其特点和意义等问题。从第一章到第六章,分别揭示了明治儒学与德川儒学的关系及其在明治时代政治、经济、教育、文艺各领域的影响与表现,和在激荡的时代潮流中所展现的传统性与现代性的复杂关系这六个方面的内容。在政治上,明治儒学表现出了十分明显的意识形态特征,在经济上则表现出实用性的特点,在教育方面,无论是在体制教育还是在民间教育中,儒学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而在文艺方面,儒学一方面作为内心修养依然在无形中影响着作家的思想,同时也有阻碍个性解放的负面因素。而在具体的明治儒者的思想中则存在着传统性与现代性的复杂矛盾。
该书是继《日本近代儒学研究》(商务印书馆,2003年)出版之后,这一领域中具有代表性的中日两国学者、特别是包括台湾在内的中国日本学研究的新锐学者集体攻关的结晶,可以说是对日本近代儒学研究的进一步深化和拓展。明治儒学虽然还是一个崭新的学术概念,但是这一概念的提出,我相信对于全面而深入地认识近代日本是具有一定的意义的。
(《明治儒学与近代日本》,刘岳兵主编,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4月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