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偶然看到赵林中的散文《姐姐的余香》,读着那真诚朴实的文字,一股清泉缓缓注入我的心田,我被深深地感动了。
这是我第二次读他的文章并被感动。
我与赵林中仅一面之缘,奇怪的是,这位在浙江企业界叱咤风云、统领着11000名职工的著名企业家,一个在10多年间兼并了21家企业的老总,一个终日事
失之交臂
赵林中,国营浙江诸暨富润集团总裁,全国劳动模范,第九届、第十届全国人大代表。
第一次听到赵林中的名字,我便产生了采访他的冲动:作为民营经济占98%以上的诸暨市最大的国有上市企业老总,他每天骑自行车上下班;在中国1000个上市公司的老总中,他的个人收入倒数第三;诸暨市委书记陈长兴告诉我,赵林中每次出差前后都要给市委交上请假条和销假条,这一做法在浙江地市极为罕见。
可是,由于种种原因,我却未能一了心愿。
赵林中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
不久,我的同学、浙江工人日报总编辑贝莉莉忽然来电说,赵林中得了癌症,正在上海接受治疗。电话里,她的声音充满忧伤,满盈着深深的担忧。我知道,她曾多次浓墨重彩报道过这位劳模,记者和采访对象早已成为好友。赵林中病后,她曾专程赴上海探望。放下电话,一种深深的遗憾袭上心头,我再也没有机会采访他了,癌症,今天的医学还无能为力啊!
然而此后不久,贝莉莉又来电了,这次,电话里传来她兴奋的声音:“赵总不是癌症……赵林中啊,是误诊,他得的是……”
就像一个被判死刑的人在执行前突然被无罪释放,我为同学高兴,为赵林中高兴。再不能错失时机了,于是今年盛夏的一天,我来到了富润集团,见到了赵林中。
讲述母亲,他眼睛饱含泪水
在富润集团简朴的会议室里,我第一次见到这位名声显赫的中年实业家:中等身材,敦实,健壮,稳重,一张端庄而英俊的圆脸,使人很容易联想起文革中《智取威虎山》里那位杨子荣来;双眼皮,大眼睛,目光柔和亲切,流溢着憨厚慈爱的光,一见面,他的脸上便洋溢出真诚的微笑。诸暨不光出西施这样的美女,还出美男子啊!
这是一次几家媒体一起的集体采访,面对记者的提问,他娓娓而谈,谈他创业的经历,谈激烈的市场竞争,谈他兼并20多个厂的过程,以及兼并中的矛盾冲突。一个企业家运筹帷幄,决胜市场的实战经历深深地吸引了我们。
谈着谈着,话题忽然转到了他的母亲身上,蓦地,我意外地发现,他的脸上笑意依然,可是眼眶里却已盈满了晶莹的泪花,那泪花就像荷叶上的露珠,微风一动便会滚落。一个叱咤风云的企业家竟会当众流泪!我感到震惊,同时,一种久违了的真情扑面而来。
“不谈了,不谈了,母亲这个话题太沉重,每次谈起,我都忍不住要掉泪。”他发现了我对他的关注,于是忙打断话题,并顺手递给我一本杂志。
我急切地打开,里面有一篇散文:《母亲――这是世界上最难写的两个字》,作者,赵林中。
“2002年12月4日,离新的一年还有27天,一颗平常的心停止了跳动。
“她是我的母亲,一位普普通通的农村妇女……”
简朴的文字,真挚的情感,一股深深的、带着哀伤的爱从字里行间涌出,我马上被深深吸引,读着读着,我感到眼睛湿润了,一个平凡却又伟大的母亲形象在我面前凸现出来。
他的母亲是个普通的农村妇女,勤劳,善良,无私,忘我;她为人宽厚和气,邻里关系非常和睦,深得村民的尊敬;她是个文盲,但却是个“崇尚文化的文盲”,当父亲因为贫穷而决定让姐姐辍学时,母亲坚决不同意,这一坚持彻底改变了姐姐的命运,她考上了中专,成为一个大企业的财务处长。赵林中称赞“母亲是我不识字的导师”,教会了自己做人的道理,“母爱,是一本厚重的读不完的书”。
“一个人可以在两个以上城市居住,却不能在几个子宫间游弋,这确定了母亲独一无二的地位。母亲这个词语意味着养育,意味着自我牺牲,意味着无穷无尽的爱和无穷无尽的付出。”
文章中,他深深地自责自己在母亲临终时未能守候在她床前,并为此痛憾不已。然而事后我却了解到,赵林中是“浙江省十大孝子”,他对母亲的爱在当地有口皆碑。1993年,母亲因病住院,他白天忙于工作,晚上在母亲的病床前摆一张钢丝床,4个多月中竟每晚都陪着母亲。在母亲住院到去世的最后630天中,除了出差,他每晚都陪护在母亲身边。都说久病床前无孝子,赵林中却用自己的行动改写了这一古训。
赵林中的散文文思流利畅达,笔致细腻隽永,浓的情、淡的笔,通篇是真情的流露。
《姐姐的余香》一文写了姐弟俩从小到大的真挚情感。少年时姐姐对他呵护有加。姐姐在学校读书时勤奋好学,以成绩优秀出名;她乐于助人,克己无私,常把利益让给同学,如主动将助学金从二等降到三等,让其他同学得到更多的补助。为减轻家庭经济压力,让弟弟有更多的升学机会,她放弃了上大学的机会,考上了中专,后被分配到西北一个军工企业从事财会工作。
“姐姐是我的良师益友”,后来他当了厂长,姐姐给了他许多业务上管理上的指点,在富润上市的过程中,姐姐给他提了许多好的建议,为他提供了大量的信息,极尽对弟弟的呵护。
由于工作太投入,她积劳成疾,50多岁就去世了。对此,他悲痛不已。
“一个生命可以温暖另一个生命,一个生命可以照亮另一个生命。姐姐是照亮我生命的另一个重要的生命。”
为职工,他付出了巨大的爱
爱母亲,爱姐姐,这种爱也延伸到企业,变成了爱职工。赵林中对职工的爱心凝聚成企业坚强的力量。
赵林中说:“企业的‘企’字去掉人,剩下的就是止步的‘止’字,企业若不重视人,企业就止步不前了。”他在企业内部制定了特困职工互助、子女入学补助等机制,他制定的《富润集团经常性思想政治工作条例》60条中包括职工的生日、婚嫁、女工生育、节日福利、生病住院等事项,每一项都有专人负责,以确保职工冷暖有人问,急事难事有人帮,呼声意见有人听。他提出的口号是:“我为你,你为我,人人为富润,富润为大家,大家为国家。”
10多年中,他受市政府之命兼并了21家企业,承担了6亿元的亏损,安置职工9000多人,没有把一个职工推向社会。而这些濒临倒闭的企业被他兼并后马上恢复生机,他因此被称为“兼并大王”。
1996年5月,富润兼并诸暨绢纺厂的前一天,绢纺厂老劳模傅金炎突遇车祸,副厂长蔡建均赶往医院探望。那几天蔡建均的心情非常恶劣。他是上海知青,1975年进厂,20多年来一直与这个厂休戚与共。现在这个有2000多职工的厂却要被仅1000多人的富润兼并,他感到心里堵得慌。
赶到医院已经是凌晨一点钟,傅金炎正在抢救中,一个敦实的身影首先映入他的眼帘,是赵林中。
“你回去吧,明天还要管生产,这里有我。”赵林中对他说。
蔡建均突然感到心头涌动起一种感动。对一个将被兼并的企业的职工遭遇车祸,作为老总竟亲临医院处理,并且是在凌晨时刻,这是一种怎样的气度和胸怀啊!蔡建均感到心头的犹疑、不满顿时冰释了。能被这样充满温情的人领导,这该是一种幸福吧。
不光是蔡建均。在被兼并的过程中,该厂领导曾都认为自己的职位将不保,特别是厂长。厂长姓汤,于是人们调侃兼并是“换汤不换药”。谁知赵林中在兼并大会上公然提出“换药不换汤”:厂领导班子成员全部留任,“星星还是那个星星,月亮还是那个月亮”,换的是体制和机制,而不是人。结果兼并平稳过渡。
2003年6月,赵林中受命兼并诸暨市化肥厂。如何安置职工呢?他获悉安徽六安市一个国有化肥厂破产,他立即带人去收购。其时一个私营企业主已准备收购这家企业,价格都已谈好。一听说赵林中来兼并这个企业,六安市副市长张祥安亲自和赵林中谈判。在谈到价格时,张副市长小心翼翼地表示,希望能在那个私营企业主谈好的价格上增加100万。
“增加150万元!”赵林中笑眯眯地说。
张副市长愣住了,俄顷,他激动地与赵林中握手,半天说不出话。
对职工,他很大方。一次一职工生病,申请1万元补贴,他提笔批了1.5万元;一个仓库保管员遇车祸,赵林中亲自赶到医院,带去的是一张10万元的支票。
对自己,他却很苛刻。企业上市后,大笔资金到账,一股花钱的欲望马上在企业膨胀起来,有人劝他买一辆奔驰。他充分意识到,这股高消费的势头不遏制住,对企业非常不利。他不但不买高级轿车,反而把厂里的5辆轿车全卖了,自己骑自行车上下班。
他说,坐好车是舒服,但一想到企业还有困难,职工收入还不高,这种舒服感马上被压力抵消了。
多少年来,国有企业在利益分配上都是“国家得大头,企业得中头,个人得小头”,他却早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就公然提出“国家得小头,企业得中头,个人得大头”。他为此受到不少指责,他却说:“企业办不好,亏损了,三头一头得不到。”
投桃报李,职工对这位一心为职工的领导非常感激,富润集团的凝聚力因此特别强,没有一家企业亏损。
上千职工自费赴上海探病
长期的劳累终于使赵林中病倒了。2004年7月,多家医院都诊断他患了癌症,他辗转到上海治疗。消息传出,全厂干部职工悲声一片,近千名职工自费去上海探望,许多职工是哭着赶去的,到了病房外偷偷擦干眼泪才进病房探视。一些职工甚至为他焚香祈祷。
然而就在赵林中做好最坏打算,接受命运安排时,事情却发生了戏剧性的转变:专家在复查中发现是误诊,他的癌症被排除了,活体检测结果是肺部霉菌。消息传来,富润干部职工禁不住喜极而泣,那天富润集团内鞭炮轰鸣,职工们为他欢呼,为他畅饮。
赵林中不是散文大家,也非文坛高手,他为什么能写出如此动人的散文?是真情,是对母亲,对姐姐,对职工,对企业的真情,正是这种真情打动了读者,感动了职工,使赵林中产生了一种独特的人格魅力。
读着他的散文,我眼前又出现了他讲述母亲时眼中饱含着的晶莹的泪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