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个台湾的电影叫《我们都是这样长大的》。电影里的长大,是从青春躁动初始的少年时代开始的。那更小的时候,婴儿时,立体的“我”(不只是黑白照片上的)是什么样的?那时那个小人儿每天24小时都被什么被怎样分割的?
《爱牛顿爱生命》一本“鸡毛蒜皮”的书,多少给了我些答案。
小家伙的味蕾、触觉,这些把一个个体与外界连接起来的感官和看不到的触角都明亮的醒着――美了就呱呱笑,不管在哪无论何时,疼了就有泪珠大颗大颗往地上砸,毫不吝啬!――整个一个自然之子,一份无人教化的顺势而生。
“牛顿”长大之后呢?今天我从大望路到西单的地铁上,所见之人,包括我自己,都是从牛顿这么大长起来的吧,可为什么无不一脸尘土,无不嘴角耷拉着呢?是地球引力在地下铁中大展淫威?是什么东西霸占了我和乘客们的表情?
小牛顿1岁的时候,学会了直立行走,用牛顿他爹的话说,“不容易,躺了一年了,才能自己想去哪儿去哪儿!”别小看这走路功能的习得,在这之前,他(也是我们)先是学习翻身、爬行、坐着什么的,才有了两腿的直立,才因此有了更大的视野。甚至连“喝水”、“抬头”都需要反复的练习!
这些存在得自然如空气一样的动作,原来不是与生俱来。人一落地,就开始了学习。每个人一落地,只要是健全的,就开始了全方位的自觉无比的学习,何需屈原大夫或孔老夫子的哼哼教诲呢?这样看来每个人都是奇迹,尤其身体健康的生命降生更是对父母最大的礼物。生命最初每项技能的习得,都是为了让我们更自由和更享受生命,这一切是直觉和天性本能在做我们的老师。可是,这奇迹长着长着,就被淹没了;这技能学着学着,就反倒成了负累了。
如果没有人去保护孩子与生俱来的光环和点点差异,不让孩子们从小就有一个可以指引他们的自由天性,他们长大之后,就是空有些不能带给自己快乐随性的所谓“能力技能”,就是一如工业时代生产出的任何产品:批量化,整齐划一,彼此相似,应了小时候玩的游戏,“谁也不许动,我们都是――木头人!”
牛顿他妈说,快乐就是爱,爱不需要“谢谢”,“对不起”这些词。牛顿一岁生日时,小生日宴上没有一句祝福的话。在许多人看来很奇怪,在牛爸牛妈看来,本该如此――牛顿自有他自己成长和生活的节奏。
和牛顿相比,我们不仅早就学会了走,还会跑,还会借着飞机飞一飞,竹竿跳一跳,轮船游一游;和牛顿相比,我们每日的膳食不仅有牛奶胡萝卜,我们还看到了吃到了穿到了巨丰富的东西,更不要说天资聪颖身高丈外视力良好家境充裕不用吃苦后天努力奋斗等等幸运可爱的家伙们了――我们只要小心美食美景美境遇惯坏了自己外在的感官和内在的小心灵,只要身心尽可能的健康,我相信不管多少岁都能像小牛顿一样快乐吃喝,快乐学习,快乐成长。
《爱牛顿爱生活》天津教育出版社出版,23.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