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中国技术思想”研究范式的探索

2005-09-28 来源:中华读书报  我有话说

作为“中国科技思想研究文库”系列丛书之一的《中国技术思想史论》近日由科学出版社推出。王前、金福两位作者首次较为全面、系统地考量了中国技术思想的特质,为中国传统技术思想把脉,剖析了中国传统技术思想的优良传统和消极影响,进而为建构中国当代技术思想提供了许多合理建议。

探究自然奥秘的科学揭

示着客观世界的内在法则,而利用自然法则的技术表现着人们安身立命的能力与手段。科学蕴藏着丰富的思想文化因子,已广为世人认同;同样技术也是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众多技术的纷呈与流变也随之形成一种亚文化系统,通常称之为“技术文化”。技术文化有物质层面、制度层面和精神层面。物质层面指的是各种器具;制度层面指的是技术政策、技术规范、技术传承;精神层面指的是技术观念、技术价值,包括程序意识、追求手段技巧的旨趣以及技术主体与客体环境的和谐意识等。从这个意义上说,“技术思想”同样值得探究。“技术思想”体现着人们对技术的本质、规律、价值及其与自然、社会、身心关系的全面认知,也包括因技术导向对人们生产、生活的浸染,使科技活动以外的政治活动和精神世界领域的思想带上了“术化”特征。因此我们所说的“技术思想”不仅包括为技术发明和技术运用、传播提供条件的相关社会政策和思想意识,也包括某项技术发明的思想方法和思想依据。王前先生认为技术从总体上看是一个与社会生活各方面相互作用的复杂系统。它涉及技术与环境的关系、技术与社会需求的关系、技术活动中“人”的因素与“物”的因素的关系、技术与组织管理的关系、技术与教育的关系等,由此产生了技术发展战略、技术决策、技术评价等带有显著思想观念的方面。为此,王前教授界定“技术思想”为“与技术发展战略、技术决策、技术管理和技术实践活动有关的思想观念的总和”。王前教授的技术思想研究采取了史论结合的方式,从“道进乎技”、“顺应自然”、“经世致用”、“以道驭术”、“以人为本”、“悟性思维”、“制器尚象”、“有机管理”、“兼收并蓄”等几个专题入手,运用中西技术文化比较的方法,采用翔实的史料和贴切的近现代事例体现出历史感与现实性的统一。刘克明博士的《中国技术思想研究――古代机械设计与方法》一书虽然也运用“中国技术思想”的字眼,但他关注的重点不在“中国技术思想”本身,而是研究中国传统的机械设计思想与设计方法。因此可以说,王前教授以专题的方式开创了“中国技术思想”研究的崭新范式。

尽管中国古人对技术思想没有专论,然而创造了辉煌科技成就的先人对自己时代的技术成果和发明过程却有着深刻的思考,这些思考都承载着丰富的技术思想。我们可以从《考工记》、《齐民要术》、《营造法式》、《演炮图说》等典籍中窥见先人思想中闪烁着的技术思想光芒。甚至,我们可以从《老子》的“有无利用”说、《庄子》的“道进乎技”说、《易传》的“观象制器”说中发现古人的技术思想。技术进步和技术停滞一样,都有其深刻的思想文化因素,因此,研究技术思想,我们不仅可以获知为何中国古人科技成就能够居于世界前列,也可以从新的角度推知为什么中国近代科技未能取得革命性突破的思想根源。

《中国技术思想史论》一书新见迭出,这里仅举数例与读者分享。比如,王前教授认为中国传统技术的独特传统之一便是“道进乎技”,“技”中有“道”,以“道”统“技”,“道”“技”交融,从而保持着技术与自然、与社会、与人身心的和谐。“道”是自然的程序。所谓“技”合于“道”就是使人为规定的程序合于自然的程序的过程,从而对“道法自然”做出了独特诠释,令人耳目一新。此外,他认为在看到“兼收并蓄”是我国传统技术体系的显著特点的同时,也应该注意到,传统技术思想在技术引进时发挥着“文化屏障”的作用,一方面,影响着对外国先进技术在器物、制度和观念层面的全面、共时性地吸收;另一方面,实际上它在技术体系变革中起着缓冲和制衡作用。还有,他指出“制器尚象”的技术传统是以悟性思维为基础的技术发明过程。从发明创造原理来看,“制器尚象”是受事物变化普遍规律即“道象”的启发,通过创制器物再现“道象”(如阴阳平衡、五行生克等抽象关系)的精妙和机巧。从技术发明的实践源泉来看,“制器尚象”的技术思想有助于从自然界和社会生活各层次的“象”中汲取发明创造的灵感;也有利于保证发明创造在思维方式上的整体性、有机性和实效性。

我们有理由相信,该书的出版必将极大推动学界对“技术思想”――这一长期被忽视的新领域――进行更为广泛深入的研究。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