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年过去了,上海教育出版社拂去薄尘,请书业顶级设计者操刀,再次捧出一个启蒙时代的再生儿书名改为《艺术创造论》,一看,果然图文结合
文艺探索书系第一辑中的刘再复《性格组合论》、赵园《艰难的选择》、劳承万《审美中介论》、余秋雨《艺术创造工程》以及探索诗集、小说集、戏剧集、电影集,可谓从理论到实践,影响了一代人的内在思维和精神气象。美学是这一代人的情结。他们甚或也是诗人,经常会写作以及研究新诗,或者翻译些国外诗。他们还大多睥睨世俗的道德经伦,经常挂在嘴边的词汇是“人生”、“生命”、“现代”、“原生态”等等。新版的《艺术创造论》,虽然已尽可能地与21世纪接近,但气脉仍属上世纪80年代。那一代人的习性养成,可以从这些书籍中找到蛛丝马迹。
阅读这本书扑面而来感受到一股18年前的气息。经历过那个时代的人可以怀旧;没有经历过那个时代的人,如果后来曾经在图书馆借来读过,则可以疑惑时代怎么改变这么大;从来没有读过的人,可以追想当年的理论著作,并感叹与时下的硕博论文笔调远矣!
细读之下,真真是散文笔墨、影剧评家的章法,这跳脱于学术框架又随时有学术阴影的价值取向已微露端倪,可见,虽中国之大,然独此人化笔大散文并名扬宇内,早就有伏源深广的缘由。建议时下写作小影评小剧评小书评者,不妨抛开此书宏大体系不论,直捣有血肉的文字,舀起来读一读,要有点提升,写出格局,看来已有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