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科普期刊不可为吗?

2005-11-02 来源:中华读书报  我有话说

10月13日,在饭局上一个朋友告知了《科学》停刊的消息。随后,不少圈内的朋友都在见面时和电话中、网络上交流着有关的信息和看法。

一份杂志何以受到如此关切呢?《科学美国人》名头响亮,又是最早引进到中国的国际知名科普期刊,其中文版停刊引起震动当然并不意外。但是,人们关心的并不限于事件的内情什

么的,实际上,圈内朋友在谈论此事时,最后话题总会落到整个科普期刊产业的现状和前景问题上去。

说《科学》停刊宣告了科普期刊产业遭遇一个新的低潮,也许并不过分。前些年,一批国外的科普名刊相继被引进到中国,其中包括Popular Science(中文版叫《科技新时代》)、Newton(中文版叫《Newton 科学世界》)、Popular Mechanics(中文版叫《大众机械师》)、Discovery(中文版叫《科学与生活》)、法国的scienceandlife 中文版叫《吸引力》 ,但一般经过长则三五年,短则一两年的“折腾”之后,都显得有点儿意气消沉。《科技新时代》、《Newton 科学世界》相继经历了资方(外资或民营资本)撤资的打击,《大众机械师》、《吸引力》更是已折戟沉沙。人们曾乐观地期待这些国际名刊的引进能开辟中国科普期刊产业的新时代,但结果却只是证明了:“此路不通”?!

同时,原创科普期刊方面也没有传来过什么好消息,似乎还没有谁能通过市场的“窄门”,一些杂志(如武汉的《探秘》)的旋生旋灭就是证明。

科普期刊真的不可为吗?

我个人坚决不这么看。第一,我认为,随着社会日益走向多元化、分层化,在传媒业中,杂志的发展空间会远远大于报纸,尽管也许比不上网络。第二,以美国来说,杂志在广告市场上占有了1/3的份额(根据记忆,未予核实),而在中国,这个比例还没有超过10%,我推测,杂志在广告市场上可争取的空间还很大。

那么为什么如《科学美国人》中文版这样的国际名刊都无法在中国立足呢?我这里无意把《科学》作为反面教材,但从了解到的一些信息来看,该刊在运作上问题实在太多。体制制约、资金匮乏、服务不到位、发行不力……其中任何一个因素都足以让一份杂志走向死亡。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