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台球小子丁俊晖

2005-11-09 来源:中华读书报  我有话说
一个普通的8岁小男孩,丁俊晖,由于偶然间的一个兴趣,让父亲带去打台球,结果,打出第一个球进袋,从此一发不可收拾。为此父亲带他退学、变卖家产、开台球城、背井离乡迁居东莞、每餐两元钱的盒饭,但是他成功了:13岁获得亚洲邀请赛季军,15岁为中国夺取首个亚洲锦标赛冠军,16岁两度战胜当
时世界排名第一的马克・威廉姆斯。2005年4月3日,丁俊晖过18岁生日时,打败斯诺克传奇人物亨德利,夺得世界职业斯诺克中国公开赛冠军,亿万中国人为之欢呼,成为中国体育史上的一个传奇……

父子对话:决定选择台球为一生的职业

除了担心球房的状况,恐怕大多数人还是怕打球影响学习,这倒也有些道理,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有的时候必须去专心做一件事情,球打得多了,学习中的精力必然会分散,而总是想着考试成绩,球也肯定不能打好。

对我来讲,比起学校来,我更喜欢球台!

忽然有一天,爸爸问我:“小晖,你喜欢打台球吗?”“喜欢啊。”

爸爸简直是明知故问,可看他一本正经的样子,我又觉得他不是故意在开玩笑。“如果让你一直打球,你能打好吗?”

“能!”

我毫不犹豫地回答着,那时的我,并不知道爸爸正在为我的将来做最重要的规划,那个时候的我,大概也不懂什么“将来”、“职业”这些词的重要性,我只是凭着自己的第一反应作出了回答。

这是我的真心话,也就是这些话,决定了我以后的命运。

“那好,爸爸就让你打球!”

从这天开始,打球对我的意义就不同了,虽然以前我也几乎天天都在打球,但现在,打球却更多出了一份责任,就像是必须天天都要上学,不!它比上学更加重要。

而去学校的时间,就变成了半天,每天上午去学校,下午去练球。学校的课程一般上午是语文和数学这样的主课,而下午则是一些辅助课。当然,别人上什么课,我也上什么课,也不局限在语文和数学两项,不过,考试的时候,我就只参加这两门考试。

学校对我们的这种做法当然是有意见,老师甚至不止一次地来家访,而每次,爸爸都向老师重复着他的立场。老师也有自己的立场,爸爸说服不了老师,当然,老师也不可能改变我们父子的决定。这没有什么错,老师一定要学生专心学习,因为那是他的工作,学生去干别的就是他的失职。而爸爸,却要考虑一个最合适孩子的道路。

上半天课是爸爸的决定,反正我也觉得无所谓,因为那时下午也经常没有什么课。我的老师和同学直到我每天只上半天课以后,才知道我打球。同学们没有什么感觉,我练球也没有同学来找过我。

我天生就是个做台球选手的料,爸爸是这样认为的。而老师却觉得,我好好上学的话,将来一样有前途。他们谁也说服不了谁,而我半天打球半天上学的情况也一直延续着,直到我离开宜兴去了东莞。

对了,再告诉大家一个小秘密吧。我的作业本上,学号一栏总是填的147,大部分老师不知道这是什么意思,还以为我就是记错了学号,或者干脆就是成心捣乱,我真正的学号是多少呢?老实说,我从来就没记住过。

147,这三个普通的阿拉伯数字,对于我来说,有着绝对非凡的重要意义。那是台球比赛中单杆能打出的最好成绩,也是我一直努力的方向。自从我和爸爸之间有了这次郑重而严肃的对话之后,这三个数字在我心里的分量比起其他任何东西而言,都要重得多多了。

举家迁居台球之乡东莞

全国台球最发达的省份是广东,高手最多的省份也是广东。中国最早的斯诺克代表人物金伟峰是广东人,1997年夺得世界业余锦标赛第三名的郭华也是广东人,金龙、伍灼辉、徐鑫建……这些高手都是广东人。除了本地的选手,蔡建忠、杨建跃、曹凯胜、李建斌他们也长期留在广东。

有本杂志叫《中国台球》,那时候每一期爸爸都看,上面有篇文章是介绍广东籍国内台球顶尖球手蔡剑忠和李建斌的,通过杂志社工作人员,爸爸联系上了他们。

我在那个时候,还不知道有东莞这个城市,广东省的城市里面,我只知道广州和深圳。所以,爸爸第一次说要带我去东莞的时候,我还不知道那会是个什么地方。

对东莞的第一个印象就是:东莞好热、好潮湿。第二个印象:这里的台球厅好大,好漂亮。

1998年10月份前后我和爸爸来到了东莞,起初妈妈没有和我们一起来,妈妈留在宜兴将属于我们家的最后一份财产――房子给卖掉了。

说起原来的家,那真是一套好房子,在宜兴市中心,又是二楼,八十多平米大,装修的时候花了几万块,装得很漂亮。卖房的事情,完全是妈妈和大伯在操办,因为一时找不到买家,又急于出手,所以不得不找了中介。起初我们开价18万,对那间房子感兴趣的人很多,但没有人肯用这个价格买。后来,有人出价到16万,因为急着用钱,所以就同意了。这16万可不光是一套房子,房子里面的家具电器,除了我们睡觉的床以外,也统统留了下来,它们也被卖掉了。

说到这儿,你肯定会问:为什么要卖房?那我告诉你,因为当时我们家里已经没有多少钱了。“俊晖台球城”的筹建在外面借了很多钱,经营状况又不好,向别人借了钱,自然是要还的。

妈妈后来告诉我,为卖房子的事情,当时对爸爸是有一些埋怨的。当时我虽然还是个孩子,但是妈妈十分愿意和我聊天。有一天爸爸拿了一件东西出门以后,妈妈小声和我说:“你爸拿房产证不知去干嘛,可能拿去卖了。”

当时的我还不能理解,卖了房产对我们这个家庭来说意味着什么。现在我能够理解妈妈当时对爸爸的埋怨了,但我更能理解爸爸,如果不是为了让我更好地练习台球,他的生意也许不会失败,或者说我们不会一无所有。对于这次经商的失败,爸爸曾经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都不能自拔。

大概半年之后,爸爸才把妈妈接了过来,我们这才结束了一家人分居两地的情况。妈妈到的那一天是1999年4月8日,我记得很清楚。因为从此以后,我们一家三口在东莞开始了相依为命的生活。

(本文摘自《一杆到顶――我十八岁的冠军路》,丁俊晖自述,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05年12月出版)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