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潇艺的遗像成了记者们竞相拍摄的对象
10月28日下午,一本新书的发布会在低回的哀乐声中开始。发布会的第一项内容即是与会者一起向一幅披挂黑纱的男孩的遗像鞠躬,默哀一
这个男孩叫张潇艺,生前是天津博文中学二年级学生。
2004年12月27日,13岁的张潇艺在到网吧上网36小时后,站在天津市海河外滩一栋24层高楼顶上,双臂平伸,双脚交叉成飞天姿势,纵身跃起,去追寻网络游戏中的那些英雄朋友:尤第安、泰兰德、复仇天神以及守望者……
张春良把这一悲剧记录成书,书名为《在网路上狂奔》。而该书的副标题“一个少年的死和对一个产业的诉讼”则更为引人注目。在发布会上,张春良宣布,他已经获得张潇艺父母的授权,将代表张潇艺父母起诉张潇艺死前在网吧所玩游戏《魔兽争霸》的开发商。
是谁让花季少年奔向死亡?
2005年1月,张春良在报纸上读到关于张潇艺之死的报道。那时,他已经跟踪研究网瘾问题有一段时间。他决心调查造成这一悲剧的原因,为此,他驱车前往天津,先后13次走访了张潇艺的父母。
张春良不能忘记的是他第一次走访张潇艺父母时的情景:“孩子的母亲基本上已经精神崩溃,神思恍惚,总以为她的孩子没有死,说不定哪天就会回来。父亲比较坚强,可一说起孩子,痛楚就写在脸上……”张春良了解到,张潇艺的父母曾一次次找过公安局、网吧、学校,但那些部门都跟踢皮球一样,你推我挡,谁都不愿意给个说法。
在张潇艺的父母那里,张春良看到了张潇艺的绝笔,其中写道:“我是个垃圾,真正的垃圾,什么都干不好的垃圾。我崇拜的是S.H.E,守望者,她们让我享受到了一种快乐的感觉。……可有什么用啊,我是个没有(用)的垃圾,光会让他们失望,哎,虽说人生都有闪光点,可我的那些,都是少的(得)可怜。……我相信,会有转世,会有天堂、地狱的,来世如果我还是人,我一定会是最好的孩子的。”遗书中,既有自认是垃圾的绝望情绪,也有期待来世的轻描淡写。
张潇艺还留下了4本笔记,是根据游戏改编的逾6万字的魔幻小说《守望者传》(已收入《在网路上狂奔》一书)。在小说中,多处记录了“我”肉体死亡,灵魂升天的经历:“你的灵魂已经离开身体了。”“哎!人生,就是会有生离死别的。”“等我醒来,我躺在长者祭坛里。尤第安、泰兰德、半神塞那留斯,欢迎我的复活。”……这些生死“感悟”,与遗书中“转世”等说法不谋而合。张春良发现,张潇艺已经分不清什么是现实,什么是虚幻了。
北京军区总医院医学成瘾科开出的一份医学证明中说:“张潇艺同学曾是品学兼优的学生,因长期沉溺网络游戏最终导致自杀。我医院工作人员通过对他留下的网游笔记和遗书等资料进行医学分析,得出如下结论:张潇艺生前因过度沉溺不健康网络游戏,患有严重的‘网络成瘾综合症’。”
少年的悲剧和资本的盛宴
在调查张潇艺案的前后两年中,张春良对网络沉溺现象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他走访了全国各地260家网吧,搜集了700余个青少年迷恋网络游戏造成悲剧的案例,接触了63位家长。张春良发现,张潇艺的悲剧绝非罕见的个案。实际上,由于玩网络游戏引发自杀、过度疲劳死以及因虚拟资产引起争斗等悲剧事件近年来层出不穷。
去年7月27日,山东省德州市19岁少年张亮亮为凑上网费劫杀打工妹;今年3月,内蒙古达特拉旗的学生小亮将和他玩游戏的“对手”马某当场打死;今年3月,网游玩家邱成伟(音)的网络游戏虚拟装备“屠龙”被盗,他向警察报案,但遭到警察嘲笑,随后他用匕首扎死了偷走他的“屠龙”的网友;今年8月,一对即将喜结良缘的情侣,因为男方沉迷网络,女友盛怒之下挥刀相向,致男友死亡……
一份调查报告显示:中国的网络游戏玩家有3500万,占所有网民的34%,在这些网络游戏玩家中,80%是青少年,其中260万已是网络沉溺者。
而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发布的信息表明,2004年,网络游戏直接创造了近20亿元的市场财富,对电信、IT等行业间接贡献高达180亿元之巨。
前一组数据警示我们,青少年已成了“网游”的消费主体,同时也成了其最大的受害群体;后一组数据则显示,网络游戏产业已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这个产业短短几年内把数千万青少年变为自己最重视的消费者,用一个小软件从众多消费者手中转移出数十亿元,成就了一批富豪,塑造了一批‘产业精英’和‘文化英雄’。是千千万万个深陷网络游戏泥潭不能自拔的青少年,丰富了网游公司资本的盛宴,”张春良认为,“当他们得意地清点网络游戏为其带来的财富之时,可否看到每张钞票上都浸染着血色的童心和家长们的泪水?”“谁来为网游产业遗失的社会责任买单呢?”张春良问道。
对一个产业的诉讼
“为了不让更多家庭发生同样的悲剧,我们应当采取行动。”张春良暗下决心,要开展一场公益诉讼。
“我为张潇艺打这场官司,是替众多像张潇艺一样沉溺于网络不能自拔的孩子们维权;是为了告诉游戏商们,他们必须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也是为了给张潇艺的父母亲友包括我自己一个交代。当然,更是为了以此为滥觞,来规范我国互联网法律和政策,规范我国网游产业的发展。”张春良说。
张春良说,发起这场诉讼是受到前些年美国烟草行业赔偿案的启示:有人因为吸烟得了肺癌,将烟草公司告上法庭,最终胜诉并获得巨额赔偿。今天,烟草业被课以高税,广告和销售受到严厉的限制,并被要求在烟盒上注明“吸烟有害健康”的字样。
法学博士、中国公益诉讼网发起人李刚受邀担任这起诉讼的代理律师。
李刚介绍说,最近两年,美国有若干个州都制定了法律来规范网络游戏市场。比如今年10月13日,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就通过了《数字游戏管制法》,规定禁止开发商和销售商将含有暴力内容的游戏销售给18岁以下未成年人。
关于他们的诉讼请求,李刚介绍,将包括3个方面:要求《魔兽争霸》游戏的开发商公开承认这个游戏包含暴力和血腥的内容,像该游戏在美国一样标注玩家年龄限制的信息;请求法院能够认可,所有的游戏包装以及游戏界面,都应如烟盒标注“吸烟有害健康”一样,标注“过度使用这个游戏会致人损害”;同时希望法院判定,游戏的致人损害性和张潇艺的死亡有一定的关系。
据悉,此前,张春良已两次就张潇艺案提起诉讼,但天津的法院没有受理。
“我们还需要搜集一些证据,特别是科学上的证据,”张春良说,“我为张潇艺打这场官司,也做好了失败的准备。毕竟法律的规范、社会的进步不可能一蹴而就。如果能够藉此唤起人们对问题的关注,即使诉讼失败,也是有意义的。”
声 音
我所从事的临床研究表明:网络游戏可能会使很多孩子混淆现实社会和虚拟社会,造成道德意识、法律意识的缺失;网络成瘾的孩子处理问题有简单化、情绪化的倾向,这些孩子中30%都曾经在家砸过东西,打过父母;这些孩子的另一个表现是漠视生命,他们认为生命可以随时消失,也可以随时再建立起来。 ――陶然(北京军区总医院成瘾医学治疗中心主任)
谁来为网络成瘾这一社会问题买单呢?我的看法是,需要承担责任的人必须承担责任,但是这个责任绝对不是一个人能够承担得起的。家长、教师不同程度的失误,产业界、监管部门有一定的责任,包括我们从事专业心理工作的人也要进行反省,我想,单个的环节承担不了所有的责任,但是至少要承担一部分的责任。……现在很多专家都在做网络成瘾治疗研究和临床工作,我更希望全社会共同努力进行预防,而不是事后治疗。 ――高文斌(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副教授,网络成瘾问题研究学者)
网络伴生的网络游戏的负面影响是非常严重的,张春良先生称之为“网络沉溺”,其实,说“网络游戏吃人”一点都不夸张。 ――李昌平(《我向总理说实话》作者)
张春良并不仅由网络游戏来简单地痛骂唯利是图的商人,他由此追问我们的市场和公共空间。他发现,这个市场和公共空间几乎是商人一统天下,没有家长们的声音,没有老师的声音。……任何公共政策都必须考虑相关者的利益,必须有相关者的声音参与。 ――余世存(《非常道》作者)
资 料
什么是网络成瘾综合症?
1995年,纽约的精神科医师戈德堡提出“网络成瘾综合症”(Internet Addiction Disorder,简称IAD)概念,并将“过度使用网络而在幸福感上有所欠缺”作为该症状的临床定义。
哈佛医学院Orzack博士从临床心理学的角度研究发现,网络成瘾者一般都有抑郁、害羞、社交恐惧、自我控制失调、注意力缺失等心理疾病。可能由于本身缺乏社交能力,有抑郁和孤独的趋向,自我控制能力差,才会在网络中得到需要的满足,并沉溺其中。
美国匹兹堡大学心理学家金伯利・S.杨格将网络成瘾综合症定义为:在无成瘾物质作用下,上网行为冲动失控。她认为互联网本身可能不会使人成瘾,网络成瘾可能是次生性的,即可能是用户现实生活中心理行为存在问题的再现。
怎样识别网络成瘾?
金伯利・S.杨格 Kimberly.S.Young 提出了诊断“网络成瘾综合症”症状的下述8条标准(一个人符合其中的5条或者5条以上,即可视为“网络成瘾综合症”的初期患者):
1.全神贯注于互联网,并在下线之后继续想象上网的情形;2.觉得需要在网络上花费更多时间才能感到满足;3.多次努力想控制或停止使用网络,但总是失败;4.当试图减少或停止上网的时候,会感觉沮丧、情绪低落而且暴躁易怒;5.花费在网上的时间总比预期时间要长;6.为了上网,宁愿置重要的人际关系、工作或教育机会于不顾;7.曾向家人、朋友或他人撒谎,以隐瞒自己涉入网络的程度;8.上网是为了逃避问题或释放情感,诸如无助、罪恶或焦虑、沮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