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观新情况
1、知识经济时代信息来源复杂,主流文化地位削弱
知识经济时代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得各类文化的表达有着更广泛的载体,也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迎来了严峻的挑战:一是网络的开放性严重冲击了以学校、组织、团体为
2、市场经济大潮奔涌,价值观念急剧转变
改革开放政策的实行,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WTO加入不仅打开了中国的国门,也打开了大学的校门。大学生从封闭的校园走向开放的社会,在外在条件和内在条件的双重挤压下其价值取向也发生了急剧的变化:一是集体主义和利他主义被忽视,将追求个人利益放在第一位,呈现矛盾多元状态;积极上进、锐意进取的行为与动机的反差性更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难以看清受教育者的真实心态,工作难有针对性。社会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被某些学生模仿来追求个人利益,有些甚至直接考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品德行为。
3、高校教育、管理体制改革风起云涌,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情况发生变化
一是高校教育体制的改革。上大学交费、毕业双向选择,使得大学生经济压力和就业压力不断增大,导致心态变化。学分制的推行,使原来较为固定的学习方式被流动性的学习方式所取代,使原来行政编制的“班级”思想政治教育功能退化。二是高校管理体制的改革。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实施,使高校学生住宿管理、后勤服务走向产业化、社会化,大学生的生活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变学校管理为社区服务人员管理,大学生有了更多的生活自主权。
当前主要问题
1、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途径没有形成有效的教育合力
各校德育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通常由党委、教务处、学生处、团委、马列部 或社科部 、工会、宣传部、党校等单位共同完成。各部门分工合作,各司其职。马列部 或社科部 负责的“两课”教学,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实施途径。其他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往往放在学校党团队工作、班主任工作、“三育人”工作 教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 、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中实施。事实上,这些思想政治教育途径并没有进行整体规划、明确分工,并形成合力,却由于在时间、空间、人力、物力上得不到保证,致使思想政治教育流于形式或容易落空。
2、从德育目标来看,高校德育教育还存在“高、大、空”的状况
长期以来,与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和产品经济相适应,我国德育目标呈现两个特点:一是模式化,德育目标过于单一,不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缺乏针对性;二是理想化,对所有学生都提出不切实际的过高要求,脱离学生生活实际和道德认知水平。过于模式化、理想化的目标要求,在学校德育活动中根本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学生中客观存在的大量现实问题无法得到解决,反而影响了德育工作的实际效果。
3、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形式缺乏创新性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主要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等政治理论及思想品德教育为主要内容,缺少时代内涵和实际的应用价值,以灌输式教育方法为主,重理论轻实践,教育内容没有内化为大学生自己的思想,使思想政治教育缺乏实效。
4、高校没有建立起行之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评价机制
目前,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没有建立起科学、简明、便于操作的评价体系,没有形成检查、督导、评估思想政治教育质量的有效机制。学校领导口头上重视,实际上却是为了应付各级各类的检查,没有从根本上认识到思想政治教育在人的全面发展过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也就没有把思想政治教育放在真正重要的位置。正是因为评价体系的不健全,降低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
重构体系
1、管理体系
实行思想政治工作统一管理,建立党政齐抓共管的管理体系和工作机制。
第一,学校党委是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领导核心。党委的主要任务是把握教育方向,提出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思想和目标要求,制定思想政治教育总体规划,发挥党委职能部门和工会、共青团等群众组织的作用。
第二,学校成立思想政治工作领导小组。由书记或校长任组长,主管学生工作的副书记和主管教学工作的副校长任副组长。成员由教务处、学生处、团委、社科部 马列部 、工会、宣传部、党校等单位组成,负责德育协调工作。整合所有思想政治教育各职能部门的力量,组织制定全校一学年的思想政治教育具体实施方案。
2、目标体系
把充分发挥大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定为追求的最终目标。
充分发挥广大学生的主体性,实现全面自由发展,这是对传统教育目标的一个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大力倡导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以人为本就要以个体的人的发展为教育和管理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一切的方针政策都必须服从和服务于充分调动广大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最大限度地挖掘和发挥他们的潜能,切实发挥他们的主体性作用,以实现其真正全面自由的发展。
3、内容形式体系
实行教育内容统一规划,形成“两课”教育主渠道与日常思想教育、校园文化活动相互衔接的教育网络。
“两课”是对学生进行系统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和思想道德教育的主渠道,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的人生导向。因此,“两课”的主渠道作用必须加强。学校日常思想教育活动应根据“两课”教学过程中的重点、难点和学生思想中存在的疑点、热点问题,组织相应的各种形式的教育实践活动,使日常思想教育活动成为“两课”教学的延伸和第二课堂,成为“两课”教学的实践课。
在学校党政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可形成一个有宣传部、学生处、团委、社科部等部门参与配合,开展校园文化活动的立体工作网络。以高层次的政治教育活动、高水平的学术活动、高格调的文娱活动、高质量的社会实践活动等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营造高校良好的育人环境。
4、队伍体系
高校学分制的实行必将打破原来的班集体的界限,原有的团队合作精神与集体教育的功能弱化,思想政治工作要增强“全员育人”的观念。
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和敬业奉献精神,做到言传身教,为人师表。在人格上影响学生,道德上引导学生,知识上丰富学生。专职学生工作者是日常思想教育活动的直接组织者和协调者。要深入到学生中,有针对性地做好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加强心理健康和心理素质方面的咨询与指导。另外,应把学生党员作为思想政治教育中联系教师与广大学生的纽带,学生党员通过班级、公寓、社团、网络等四个载体,利用与广大学生的特殊关系,进行广泛而深入的交流。
5、评价反馈体系
思想政治教育效果是否明显,由主体通过这个体系来反映。第一部分是评价体系,建立一套完整的思想政治教育评估指标体系,并按照这套体系所确定的指标,在较长一段时间内来衡量和测定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效果。第二部分是反馈体系,包括正反馈和负反馈。两者都是通过班级、公寓、社团、网络四个载体,从普通学生传递到学生党员教师。正反馈是指普通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积极的一些反映信息,教师所得到的大部分反馈是正反馈;负反馈则是一些表示不满的信息,这需要学生党员在生活中及时捕捉到,并反映到教师那里。
6、保障体系
建立物质条件保障体系。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特别是进行多样化的教育活动,没有一定的资金、场地、物品的支持是不可能执行的。例如对网络的管理要首先配备电脑等硬件设备。
建立激励机制。在教师方面,要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各方面的待遇,不能使其成为一个受歧视的“弱势群体”。在学生党员方面,与其今后的就业等实质性问题挂钩,使其付出有所回报,提高他们的积极性,这样才能使整个模式的主体充满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