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高端综合学术评价体系《中国学术年鉴》面世

2005-12-07 来源:中华读书报  我有话说

中国首次出版的国家级人文社会科学的综合年鉴《中国学术年鉴》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以下简称“年鉴”)近日面世,这也是中国首次推出的高端综合学术评价体系。

年初《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的发表,为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提供了正确的指导方针和强大动

力。《意见》指出 “哲学社会科学的研究能力和成果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离不开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哲学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同样重要,培养高水平的哲学社会科学家与培养高水平的自然科学家同样重要,提高全民族的哲学社会科学素质与提高全民族的自然科学素质同样重要,任用好哲学社会科学人才并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与任用好自然科学人才并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同样重要。”以中央文件的权威形式明确肯定哲学社会科学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首次提出四个“同样重要”,无疑将为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提供强大的政治支持,创造充分必要的条件,从而极大地激励和提高人文社会科学从业者的工作热情与效率。

2004年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充满创造性的繁荣发展。人文社会科学诸学科的学术视野与一定的政治、经济、文化环境具有直接联系。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发生的巨大变化,政治、经济、文化诸领域划时代的改革进程,为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提供了空前丰富的资源、素材与课题。2004年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在学术层面上体现了中国改革向纵深的发展,并且折射出国际情势发生的种种复杂的、富于时代特征的变化。围绕改革开放中出现的新现象、新问题,人文社会科学界的学者们倾注巨大热情进行针对性的研究,体现了学者们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与务实的学术态度。这类研究自然更突出地表现于经济学、社会学、政治学、法学等学科领域。而在国际视野中引进新方法、新范畴、新架构进行基本理论建设,使得包括文史哲在内的许多学科的研究架构发生了重大变革,在某些可比方面已经达到或正在接近国际水准,体现出焕然一新的面貌。关注全球化态势中的学术变迁,是2004年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另一重要动向,它体现了中国人文社科学学者的问题意识已经日益紧密地与国际接轨,体现出可贵的全球视野。

该“年鉴”的酝酿与出版,受到国内国际学术界与出版界的普遍关注。“年鉴”由全国人大副委员长成思危任总顾问,由季羡林、任继愈、江平、龚育之、厉以宁、萧灼基等学界耆宿任顾问,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汝信任主编,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各研究所、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吉林大学、武汉大学、中共中央党校系统多位所长、院长、学科带头人等资深学术权威担任编委,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

“年鉴”每年度介绍约27个一级学科、100多个二级学科的发展状况,覆盖了人文社会科学各个学科领域。“年鉴”通过严格缜密的程序与方式,公正独立客观地推出年度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的优秀成果与优秀学人,系统全面充分地总结记录年度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状况。极为宝贵的是,“年鉴”独家收入了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专门课题组潜心研究、艰苦工作而形成的科研成果:详尽的国外中国学研究文献目录。值得注意的是,作为一大特色,“年鉴”还推出了“年度纪念学者”与“年度影响力学者”。“年度纪念学者”是为纪念当年度辞世的学术大师而专门推出的纪念专页,“年度影响力学者”是为当年度学术活动影响突出的学者而设的推介专页。编者力图通过该“年鉴”的出版,形成高端综合的公正独立客观权威的人文社会科学的学科评价体系,为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规范化、评价体系的规范化提供范例。“年鉴”同时又是具有精粹性、代表性、信息性、资料性的必备工具书。

“年鉴”每期容量约450万字,配有入选学者与著作的照片、图片近千幅。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