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眼力与心力

2006-03-15 来源:中华读书报 作者:■孙禺页 我有话说

与祝君波先生相识,是20年前的事了。那时,我在上海文艺出版社主事,他是上海书画出版社的领导,一起开会或者讨论点出版业务,挺随意的交往。他让我非常好奇的一面,倒不是在出版上的建树,而是在当时似乎很另类的业务上。尽管他在美术出版和经营管理方面有很多成绩,但那毕竟是常规的工作,很难说独树一帜。上海书

画出版社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异军突起于美术出版业,祝君波特别的贡献是开拓了艺术品拍卖的天地。今天,艺术品拍卖已经成为热门的行当,众多的商家努力往里面挤。但是,在十几年前的90年代初,那还是未开垦的土地,至少是在中国销声匿迹几近半个世纪的玩意。要敢于把它端出来,是需要勇气的,然而,在我看来,因为朵云轩是当时的首创者,所以更值得称道的是一种眼力,是能够看明白中国的社会需要这个经济平台的远见。祝君波和朵云轩筚路蓝缕,率先进入这个领域,树立了良好的品牌,获取了可贵的商誉,并为上海书画出版社赢得长远的效益。

和我们眼睛的视力不一样,观察社会动向的眼力不是天生的。我知道,君波很年轻的时候就进入美术出版经营的行业,他勤奋好学,尤其喜欢思考。我听他说过,尽管那时侯中国人挺穷,心里的盼头仅仅是买电视冰箱之类,似乎有了几个大电器,一生足矣,但是他从观察香港台湾经济发展获得的启示与此不一样。人在基本的物质条件满足之后,会将兴趣迅速转向精神文化的需求,其中,艺术品的欣赏和收藏是重要的内容。世界上已有的经验表明,艺术品的流通,最可靠和有效的手段就是拍卖。他和他的同事们相信,这个市场在中国肯定会成熟起来,关键是有人敢于破冰。他们看清楚了,因此,在1992年果敢地树起了朵云轩拍卖行的旗帜。

往后,他们以及众多拍卖行的成功,人所共见,不必要用文字来表达了。事情到此为止,我们说祝君波是一位文化经营的开拓者,已经名副其实。我发现的惊喜是,他没有满足于仅仅做第一批吃螃蟹者,他要往深处挖这口井。那就不但是有眼力,而且有心力了,或者按通俗的说法,是心气高了。

君波陆续写了许多艺术经营方面的文章,体现自己执著的探索和追求。有一次闲聊,我问他,你把研究的重点放在什么方向?他回答,比较多的同行,讨论最多的是艺术品的鉴赏和真伪鉴定,那是非常要紧的学术,不过,他觉得那不是他的所长,他集中出击的方面在艺术市场,在拍卖的经营,在整个流转的过程以及与社会大市场的关联。他这么做,首先是表现了文化人的明智,要做就做自己具有优势的事情;其次,他选择了相对空白的领域,一般经济学家没有关注但一般文化人又难以有实践机会的领域,而君波先生恰恰于此积累了多年的经验,天地又相当广阔,因此,我想在这本书里他将讲出一些新的道道,给热心文化经营的朋友们以可贵的启示。

(《艺术品拍卖与投资实战教程》,祝君波著,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6年1月第一版,78.00元)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