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5月22日,梅地亚中心。“55万册首印,版税14%,三年内保证该书发行不低于20万册……”当唱标员读到上海文艺出版社的竞标书时,《易中天品三国》图书出版无标底招标会会场一阵骚动。20多家参会和11家参与投标的出版社心知肚明,《易中天品三国》第一部的书稿已是非上海文艺社莫属了。
对自己的行为,上海文艺出版社总编辑郏宗培的解释是,高额的起印量和版税肯定会带来风险,但是,风险会带来压力,激发起出版社自身的潜力。对于业内人士的“炒作”说,他不以为然:“上海文艺又不是没有名气,不用买名气。易中天教授的品读中国系列,我们发掉了十万册。”他表示,对此次投标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有自己的判断。
有意思的是,书稿的出版合同是由甲方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和乙方易中天教授拟定,出版社只能作为丙方参与,而此次图书出版招标会也是由央视策划。据记者了解,易中天所有版税收入将提出1/3给央视,所以,有出版界人士戏称“央视让出版兄弟们‘兄弟阋墙’”。而易中天认为,央视的百家讲坛对他的观点、思想起到了强有力的传播作用,《易中天品三国》是自己在百家讲坛“三国”讲座的手稿,与央视合作很正常。对于媒体对“首例出版无标底招标”涉嫌炒作的质疑,易中天一再表示,“初衷就是把自己放在市场上进行检验,还有就是希望能有更多的读者接受它”,同时表示自己对起印数并不关注。
相形之下,央视社教中心副主任冯存礼则比较坦率:“栏目想换一种方式求得新发展。以如此高的代价来获得出版权,相信出版社会以十二分的力气来出版发行。”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总裁助理马润生认为,招标的目的,就在于“把在办公室说的话放在社会,让易教授把文化转为价值”。
这条“把文化转为价值”的“路径”是通途吗?长江文艺出版社副社长黎波认为,“图书出版无标底招标”的形式是出版业必须经过的阶段,但未必一定是方向。“在成熟的图书市场,某几家出版社会形成垄断优势,几个图书批发商也会垄断市场的大部分份额。到那时,出版社与作者的关系就不是互相‘竞’的关系了。”黎波表示,“竞标”操作的方式不稳定,不利于出版社对作家进行长期的包装,国外成熟的作家一般都是签约制,出版社因有对作品和作家的理解,可以做得比较到位。具体到此次竞标,黎波认为,此次竞标只强调了首付版税金额,却没有关注后期的操作,这对后期的选题建设、特别是央视“百家讲坛”的选题建设不利。
尽管东方出版社已经成功运作过“百家讲坛”的《刘心武揭秘〈红楼梦〉》和《易中天品读汉代风云人物》,仍与《易中天品三国》失之交臂,副社长任超有点遗憾:“这种做法确实有它的弊端,对出版社资质和其他方面考虑相对少了些。”他不希望看到出版社的“前仆后继”:“就和以前做央视的‘标王’似的,为了扩大自己的影响,这一拨倒下,下一拨又跟上来。出版业承受不起。”任超判断,就目前而言,“竞标”的方式在出版业界还不具备推广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