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人文精神与近代社会的关系,至今仍是学术界关注的重要课题;经世致用作为传统人文精神中的精华之一,历来受到学者们的重视。去年10月中华书局出版的“文化寻根丛书”之一即由华中师范大学苏中立教授和苏晖副教授合著的《执中鉴西的经世致用与近代社会转型》一书,乃是系统的论述经世致用诸多问题的一部佳构,其
何谓经世致用?学术界众说纷纭。该书作者在继承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新见解,认为“经世致用是指面对现实,以研究和解决现实问题为中心,运用古今中外之学为当前现实服务,力求实事求是的一种人文精神和学风,它具有时间上的当代性、内容上的实用性、学术上的综合性、致用上的广泛性等特点”。这可以说是该书的精髓所在。虽然,这一新的见解是不是真理性的认识,尚待时间和实践来检验,但作者勇于探索创新的可贵精神,却是值得提倡和发扬的。在笔者看来,作者这一新见解有几点是值得肯定的:一是吸取了上述诸多见解中的合理因素,即讲求实际的学风和内涵十分丰富的人文精神;二是抓住了经世致用的核心――实事求是;三是具有包容性,从时间上说包括古今,从地域上说包括中外,现实又是一个动态概念,强调当前现实。
经世致用源远流长,上可追溯到春秋战国,下可延伸到清末民初,前后二千多年。以往学术界,包括一些很有影响的清史和近代思想史、文化史的著作,主要都是研究明清之际和鸦片战争前后的经世致用思想;上一世纪90年代以来,研究晚清时期经世思想的论著逐渐多了起来,但多为分论,又主要是研究个别人物的经世思想,综论很少。该书作者指出:“经世致用源远流长,但作为一种时代思潮,却在明清两朝,并且经历了一个‘之’字形即否定之否定的历程:它在明末清初兴起,在清乾隆、嘉庆时沉寂,又在清嘉庆、道光年间开始复兴。”该书不仅系统地论述了上述“之”字形,而且将第三个阶段即复兴阶段,由鸦片战争前后向下延伸到清末民初,其中对洋务运动、戊戌维新、辛亥革命等时期的经世致用思想也进行了系统的论述。这样,使经世致用思想从纵的方面有了一个系统的论述,弥补了以往研究的空白或薄弱环节,首尾连贯,脉络清晰,反映了作者对该论题研究的水平和驾驭的能力。
经世致用在近代演变的一个主要特点,就是西学成为经世致用的重要组成部分。该书正是抓住了这个特点,独立篇章,从西学的输入并不断扩大的角度论述了经世致用在近代的变化与地位。该书的这种逻辑分析具有极强的说服力,也是作者探索创新的独到之处。
该书不仅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而且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最后一章“遗存与弘扬”中所阐述的,它强调经世致用的原典精神及其体现出来的某些人文精神,具有超时空的普遍性,需要在新的条件下加以弘扬。事实证明,传统的中华人文精神中的精华,对于现代化是可以起促进作用的;问题是运用者要善于站在时代的前沿对其内容进行转换,使其具有现代因素,然后因时因地的加以正确运用,才能实现它促进现代化的近期或长远目标,这也是应该牢记的。
此外,该书重点虽然是讲近代,但它探本溯源,许多内容都追寻到古代。不仅在论述本书主题――经世致用、经学经世、史学经世、经世文编等问题时,从古讲到今;而且在阐明一些具体内容――变易、忧患、实事求是等问题时,也往往从源头说起,这也说明作者具有深厚的学识和严谨的学风。
总之,该书虽然在综合论述方面显得有些不够充分,但全书探索创新这一特点十分突出。此外,在谋篇布局和写作中,作到了结构合理、逻辑严谨,资料翔实、文字流畅。
(《执中鉴西的经世致用与近代社会转型》,苏中立、苏晖著,中华书局2004年10月出版,20.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