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看世界杯,读报纸球评,注意到一个出现率很高的关键词――“宿命”。下面是一些报纸、网络有关新闻的标题:“墨西哥无法改变宿命”、“宿命轮回还是巫师魔法:大话世界杯八大搞怪现象”、“瑞典2―2英格兰38年宿命依旧”、“亨利冷静推射得分打破宿命”、“艾德沃卡特(韩国主帅)能否打破欧洲不胜宿命”、西班
由于职业的习惯,笔者同时查阅了一些英文、法文媒体,看看有关本届世界杯报道中的“fatalism”及其派生词“fatalistic”等或“fatalisme”出现的频率。虽然该词在英、法文媒体的标题里出现并不多见(英国《新闻与观察家》(The News and Observer)里的“宿命缠身的球迷为英格兰的‘魔咒’十一人欢呼”是笔者目前所看到的唯一这样的标题),但该词在文内却频频现身。例如:“英国自1966年以来就没获得过世界杯,……在过去的40年间,宿命已成为了英国足球的同义词”、“(乌克兰的)乐观宿命”、“(英格兰)迄今逃脱了宿命”、“宿命是体育迷的签”等等说法。
所谓的“宿命”,其本义在中西语言里都是指“命中注定”,非人为的力量所能改变的意思,似乎冥冥之中有某种超自然的因素在起作用。但在赢球才是硬道理的比赛中,宿命被看作是一个或某类队伍在某种情况下失败或不胜的记录,而这种情况又很难用实力的差异去解释。例如:荷兰和葡萄牙都属于欧洲强队,实力相当,但自从1990年以来,两队总共交手过9次,前者5负3平1胜,处于绝对的劣势。本次世界杯,在16强赛里荷兰又以0比1落败!英格兰据说自1968年以来就从未赢过瑞典,这次又打平了。宿命论者的轮回说在上述情况里竟得到了应验。但这种“让历史告诉未来”的宿命论却常常被现实打破,有轮回就有颠覆,否则“毕竟足球是圆的”就无从谈起了。例如,有人炒作韩国队在欧洲大陆上连续三届世界杯一场不胜,但这个命运的魔咒因其首场战胜了多哥而被逆转,虽然好运并未把它带入复赛之门。法国队自1998年夺杯以来在世界杯赛上无进球的宿命被亨利的一脚冷静推射颠覆。瑞典没赢过巴拉圭,但此次却以1比0取胜。葡萄牙自1966年以来三届从未打进复赛,但此次不仅打进了复赛,还进入了四分之一决赛!
然而,有些所谓的宿命只能等着瞧了。例如:西班牙能否摆脱不夺杯的宿命、英格兰40年来的世界杯“获胜荒”,以及所谓的世界杯几大怪现象:世界先生必失世界杯(小罗所在的巴西队将不能卫冕冠军?)、夺冠迹象决赛阶段不败、预选赛波折越大,夺冠系数越大、欧洲球队从未在欧洲以外捧得金杯。好事者还总结出来一个恐怖的3―4―3―4―3定律,凡是进入这一魔咒的球队都将无缘下一届世界杯!如1986年第三法国、1990年第四英格兰、1994年第三瑞典、1998年第四荷兰、2002年第三土耳其,2006年第四的倒霉蛋是谁?
有了电脑、网络,现在的电视解说员查询这些“宿命”或历史上的赛事记录越来越方便了,因此说法也越来越多,“宿命”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滥用,有时竟然是漫天飞。当德国队在复赛第一场前12分钟打进瑞典两个球时,解说员不久就查到了德国队在2比0领先情况下最终被翻盘以及瑞典队在0比2落后情况下最终赢得比赛的资料。虽然都是在几十年前,而且都不是在世界杯这样的重大比赛中,对手也不是德国或瑞典,但有过那么一回,毕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悬念,增加了希望。是牵强附会也好,媒体噱头也罢,深夜熬红了眼的球迷还是会相信有神话就会有奇迹,尽管那是多么渺茫,而且实践证明后面的80分钟完全是垃圾时间!“垃圾时间”不让你陪着,电视台的广告收入就会锐减,否则谁会熬夜去看子夜时分和凌晨四点扑面而来的广告呀!
其实,这些“宿命论”不仅增加了看客的谈资与对比赛进程的期待,也许同样重要的是比赛双方的一种心理战。例如,当小组赛英格兰战瑞典前,前者38年不胜后者的事实被渲染得沸沸扬扬。瑞典队教练顺水推舟,说38年来英格兰从未找到取胜瑞典队的办法,这场比赛显然也不会有。英国队的瑞典人主教练也许不便站出来打击其祖国人民的信心,由其弟子兰帕德站出来反驳道:“瑞典队自今年一月份以来一共才进了一个球。如果英格兰以两球或者三球大胜,我也不会感到惊讶。”当然,他承认那个魔咒是个“有趣的事实”,同时放言说“这对我个人来说没有任何影响”、“这个魔咒必须解除”!我相信进入世界杯决赛的32支队伍没有任何一支把自己的前途都寄托在命运的安排上,他们肯定是想尽办法积极备战,而魔咒的作用他们也看得清:在心理上必定给一方以信心,给另一方以压力,不管双方信不信这个邪,胜利的记录总是让人振奋,而失败的幽灵总是不易驱散!难怪有一份英国报纸的标题说:“英格兰应该赢,但还是笼罩在疑虑之中”。40年未沾世界杯的英格兰人绝对需要不断地赢下去才能让疑虑烟消云散,就像中国队必须在重大比赛中多次击败韩国队,才能最终消除“恐韩症”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