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国学宣言》惹争议

2006-08-30 来源:中华读书报 作者:记者 舒晋瑜 我有话说

本报讯 “世纪之交,在东西方两种不同质的文化激烈冲撞与对话中,一场新的国学运动蕴藏着5000年中华文化的深厚力量,沉稳而持重地开始了运作。这是无数中国人面对西方文化霸权,为捍卫自己的精神家园而发起的运动。作为中国当代学人,我们有责任、有义务以积极主动的姿态投入这场运动,并引导这

场运动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8月16日,在山西大学纪念章太炎逝世70周年国际国学研讨会上提交的《国学宣言》(征求意见稿),使国学再次进入公众视野的同时,也引起了颇多争议。比如有学者认为,《国学宣言》命名偏大。但是,大多数学者认为,没有必要在概念性的问题上耗费太多精力,应该拿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考虑当今之世我们应该做什么。

任何事物都有其正反两面,《国学宣言》中提到了国学积极的方面,但是对于国学中消极的问题,我们如何应对?中国传统文化既然重在精神、道德,可是我们看到目前中国的社会秩序、文明程度以及表现出来的社会道德,某些方面却不如西方发达国家,这该如何解释?山西大学文学院院长刘毓庆就此做了阐释,一是治表与治本。所谓治表,是指对社会表象层面的规范、治理;所谓治本,是对人心的教化。现在西方发达国家主要采取的是治表的办法,而传统的中国人讲究的是德治,是要人们懂得是非,从而自觉遵守社会规定。其次是中国传统中断。在法治尚未健全的环境下,传统道德观念对现代社会已失去了约束,故而导致了目前中国社会一些令人满意的现状。刘毓庆说,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在倡导国学,可是他也看到越来越多的在骂倡导国学的言行。他认为倡导国学并没有伤害西学的意思,只是强调我们的优秀传统不能丢弃。

《国学宣言》只是一份宣言,在征求专家意见的同时,大家更为关注的是下一步有无具体的运作方法,比如能否成立“章学研究所”,或者推动国学研究达到怎样的目标。山西大学有关人士表示,上一轮世纪之交,以章太炎为代表的一代哲人,是站在民族主义的立场上提出国学概念的,而新一轮国学运动的参与者,则是在世界文化大视野下弘扬国学,他们不像上一轮的国学倡导者那样仅仅“保持自我”,而在国学中寄寓了更多的期待,以一种博大的“世界精神”面向人类未来。国学应该是一个动态的概念,要不断吸收和接纳其他民族文化中的优质成份,强化自己,丰富国学之府。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