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爱好老照片的同行里常听到一句话:“我也有这张照片!”不过对于专门的收藏者而言,“有”的具体情况却有待定义。不管照片是电子文件、计算机冲洗、原版翻拍、杂志书刊翻拍,乃至原版照片,都可能算“有”,但它们之间的质量和价格差异是巨大的。
2、历史照片的美学追求是中国人新的文化课题,它涉及
3、真正高质量的老照片需要好的铜版纸来表现,也需要昂贵的支付,只有发行量和广告量庞大的刊物才有能力执行这样的任务。
4、个人找历史照片需要投入很大的成本。试想从外国花钱买一堆老照片,投一次稿不过用了几张。出国所需要的差旅、住宿、购买、挑选编辑等是庞大的支出,而且卖方通常只卖成批的老照片,绝不会接收买方挑肥拣瘦,经常100张老照片中值得运用的不会超过10张。付出这么多人力和物力后换得的高画质的老照片,投到杂志或编成画册后能换回多少?
5、真正高级的文化作品都具有浓厚的超前意识,一定无法获得短期的回收,也就不符合通俗的市场机制,没有一个民间公司能够承担这样的工作,只有公家的文化单位才可能具备这种眼光和资源。透过高级的文化作品提升整个社会的美学素养,这才是“公共”一词的真缔。巴黎罗浮宫不正是最著名的事例!他们运用馆藏的达・芬奇作品以及华人建筑师贝聿明设计的玻璃金字塔入口,领导了当代人类的美学概念,这些事情的原始动机都不是市场,而是追求感动人心的力量,最终结果是吸引了全世界的艺术朝圣者,同时也在商业上所向披靡。
6、目前内地的主要博物馆、美术馆和历史纪念馆其实明白这个道理,他们编列了庞大的预算由海外买回失落的中国文物,或出资收藏当代著名画家的作品。但是影像这一块尚未获得应有的重视,没有被当成重要的艺术项目。事实上,历史影像对于历史纪念馆尤其重要,一张高画质且是新发掘的照片史料对人心的冲击是难以估量的。中国人的历史纪念馆可以提升中华民族的历史影像文化。
7、当前几乎所有的历史纪念馆都没有类似“艺术总监”或“视觉总监”的职务,图片是展览组或研究室根据老办法从现存画册杂志中大量翻拍的,这些翻过几遍的影像再经委托的广告公司放大,变得跟影印纸相去不远。历史影像并没有被当成文化提升的对象。关键在于是否把历史照片的美学追求当成软件建设的核心之一。
8、我希望内地的博物馆、美术馆和历史纪念馆能像欧美、日本一流同行那样,真正投入优质老照片的发掘和展示工作,成为中国人历史影像文化的上游力量,从而提升整个民族视觉艺术的水平。需知故宫的国宝“翠玉白菜”与路边摊上的低价劣质复制品绝对不是同一个东西。
(徐宗懋,历史照片收藏爱好者,台湾著名专栏作家。本文观点由本报记者陈洁根据《历史照片的美学追求与深度开发》一文摘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