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格林兄弟必然在德国

2006-12-13 来源:中华读书报 作者:杨武能 我有话说

初版于1812年和1814年间的格林童话,它的采集、整理者雅各布・格林(Jakob Grimm,1785-1863)和威廉・格林(Wilhelm Grimm,1786-1859)兄弟俩生长在19世纪末和19世纪前半叶的德国。其时的德国仍然政治落后、反动,社会黑暗、腐朽,但是人们的精神却经过了文艺复兴、启蒙思潮和狂飙突进的冲击和洗礼,已进入个

性张扬的浪漫主义时代。文艺复兴的人本主义和卢梭的返归自然理论,深深影响了德国文人学者的价值观和理想追求,尊重“天才”和处于自然状态的人也就是儿童、民众乃至原始族群,一时间成为了时代风尚。一个显著的例子:在歌德的《少年维特的烦恼》里,有不只一个片断热情赞颂天真无邪的儿童和朴实单纯的下层劳动者;相反却对迂腐的贵族、虚妄的市民,做了无情的揭露和批判。在这样的价值观指引下,德国文人学者历来重视民歌、传说、故事、童话等民间文学搜集整理的传统,得到进一步的继承和发扬。像狂飙突进时期的赫尔德和歌德,浪漫派的阿尔尼姆和布伦塔诺,全都身体力行,并有重大建树。赫尔德搜集的《民歌中各族人民的声音》和阿尔尼姆与布伦塔诺搜集的《男孩的奇异号角》这两部民歌集,便载入了史册;而作家自身的创作也由此得到促进,例如歌德从他搜集的民歌为自己的创作摄取了极为宝贵的素材和思想、艺术营养。他最早取得成功的组诗《塞森海姆之歌》动人地回响着民歌的音韵格律,其中最脍炙人口的那首《野玫瑰》,更可以称作经歌德之口吟唱的民歌。还有,他最伟大的代表作《浮士德》完全脱胎、升华自他少年时代读过的民间故事书《约翰・浮士德博士的故事》,则不只显示德国民间文学传统异常深厚,更证明文人学者对这一传统遗产极为珍惜和重视。

在珍视民间文学的时代潮流和人文环境中,在向往自然和尊重儿童的价值观熏陶下,便诞生了格林兄弟这两位伟大的民间童话采集整理者。讲得具体一点,在德国文化史上,19世纪初的浪漫派尤以重视古代和民间文学遗产并卓有建树著称,格林兄弟则与其鼎盛时期的海德堡派有所接近,与它的领袖人物阿尔尼姆和布伦塔诺更加关系密切。兄弟二人身为语言学家和大学教授而热衷于搜集、整理民间童话和传说,事实表明确系受了浪漫派的影响。特别是阿尔尼姆,他不但鼓励他俩及时出版《儿童和家庭童话集》的第一卷,帮助他们认识这些作品的巨大价值,而且代为联系好了出版社。这就难怪,书在1812年圣诞节前问世,格林兄弟就怀着感激的心情立刻寄给阿尔尼姆一本,并在书前印上了给阿尔尼姆的妻子即布伦塔诺的妹妹贝蒂娜的献词,因为她也参与过兄弟俩的搜集工作。

这就证明,格林童话及其搜集整理者格林兄弟的诞生,在德国不是个别的偶然现象,而是其民族文化传统和价值观念合乎逻辑的必然结果。

在现代德国,同样的传统和价值观依然得到继续承传和发扬。只要看看最大面值的德国马克,这千元大钞的图案画面既非皇帝总统,也非名山大川,而偏偏是格林童话和格林兄弟!

不知还有哪个国家如此珍视自己的民间文学遗产,如此尊重民间文学的搜集整理者!单凭这珍视和尊重,伟大不朽的格林童话和格林兄弟,就该诞生在德国。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