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写作圈内新闻迭起,先是诗人苏菲舒裸体朗诵诗歌,名为保卫诗歌;更有湖南省作协会员黄辉(化名),向媒体抛出“希望被人包养”的乞求,这些关于文人的炒作成了媒体吸引观众的热点新闻。
细细追究这些新闻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可以看出这些文人的浮躁与不甘寂寞,他们在借着炒作的过程期望获得自己迫切
追求更好一些条件的生活,不仅是文人,也是所有社会人的目标,但是“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用自己的智慧、凭自己的能力去创造,无可非议。商人经商,工人做工,文人则靠写出的作品,其实,文人写字也是一种工作。
如果用富人的生活标准来参照文人的生活,确实让文人相形见绌;如果用舍弃尊严与自由的代价,换取所谓“衣食无忧”的生活,则是人的堕落。文人的物质生活确实贫困,但也并非连普通群众的生活水准都达不到,他们之所以如此借机炒作,实因他们想藉披着的文人外衣,博取理想的物质生活。
作品的高下,与财富的多寡从来不成比例,也并非是衣食无忧就可以写出惊天地、泣鬼神的作品来。倒是那些踏踏实实地经营文字,把文字视同生命的文人,更能得到文字的青睐。就我所知,同是写作圈内人,贵州的邱红波,患风湿性关节炎几近瘫痪,但是他却能够用一只手在键盘上敲出生活费,还有自己不菲的医药费,他从写作中找到活着的希望与信心;河南洛阳的卫宣利,也是早年在一场车祸中导致双腿瘫痪,但是她却依靠文字养活自己,且活得很滋润。他们用勤奋的劳动赢得同行的尊重,大众的敬重。
文人,本是社会良知的参照系,用来检验社会道德的一把尺子,他们的行为是别人仿照、学习的标本,他们更应坦荡荡地站着生活,而不是弯下腰去“乞讨”和渴望被别人“包养”。如果写作确实不能养活自己,没有人逼着你非做文人不可,改行去做自己喜欢的事好了,没有必要披着文人的外衣干这些勾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