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中日文坛新生代群像素描

2007-01-03 来源:中华读书报  我有话说

中上纪 日本著名作家中上健次的长女,1971年出生于东京。

中村文则; 1977年出生于日本爱知县,毕业于福岛大学行政社会学专业。

山崎纳奥可乐 1978年出生于日本富冈县北九州市。 小林艾莉卡 1978年生,1998年作为漫画家而亮相,其后开始小说创作,现为东京大学研究生院学生。 西加奈子 1977年出生于伊朗德黑兰,6岁至11岁期间在埃及度过,2004年发表处女作《葵》并因此而崭露头角。

黑田晶 1977年出生于日本千叶县,1988年至2004年间在英国留学,于2000年以冷静的笔触写出长篇小说《日本制造》并因此而获得第37届文艺奖。

;日本方阵■许金龙(中国社会科学院外文所研究员,日本文学专家)点评

茅野裕城子

从上个世纪70年代末期开始,经常往返于东京和纽约之间。在纽约这个象征着多元文化的都市里,茅野注意到了陈凯歌、刘索拉等人与以往的美籍华人的种种不同。或许是因为这个缘故,不会一句汉语的茅野于90年代初来到了北京,根据自己在中国所体验到的因语言和文化差异引发的误解、情爱和性爱,写出了《韩素音的月亮》(第19届昴文学奖获奖作品)这部长篇小说,并由此开始了文学创作上的往来越境。

中上纪

《伊洛瓦底的红花》和《她的秋千》(第23届昴文学奖获奖作品),是其带到2001年9月召开的“中日女作家研讨会”来的第一批成果。那次会议结束后,中上纪直接去了云南,她想在那片纯净的土地上与自己进行对话,想要知道几天前刚刚坍塌的世贸双楼以及因此而失去的千百条生命意味着什么?今后的世界将发生什么连锁反映?还会有多少人因此而失去生命?她觉得,这种思索只能在远离所谓现代文明的边缘之地进行,而《水宴》和《天国》等作品则是这些旅行和思索的一个个印记。

中村文则

或许是所学专业的影响,中村在创作中更关注社会学意义上的“世界”和“社会”等要素,其打工时写下的处女作《手枪》(2002,新潮新人奖获奖作品)中显现出大江健三郎早期作品的特征――选择和介入。当然,我们如果由此上溯而行的话,则会在萨特诸如《呕吐》等作品中发现同质的元素。对世界和社会的这种关注贯穿于中村其后的作品,并相继得到文坛的认可,其中发表于2004年的《遮光》获得野间文学奖,而《泥土中的孩子》则于2005年成为芥川文学奖的获奖作品。我们完全可以期待这位青年作家今后写出更为厚重的作品。

山崎纳奥可乐

山崎打量世界的眼光比较独特,总是下意识地与周围保持着一定距离。《莫笑他人性爱》(2004,第41届文艺奖)等作品之中,与世界的距离感,使得19岁的少年与39岁的女老师之间的不伦性爱,在山崎的笔下是那般淡然和从容。

小林艾莉卡

2001年秋天突发的9・11事件不仅给世界带来了很大变化,也给刚刚走上文坛的这位青年作家的创作态度带来很大转折。当美国空军的飞机于当年10月8日开始大规模空袭阿富汗那一天,寄宿在别人家的小林为了不使自己忘却正发生在某处的大规模“杀戮”,开始了“一个人的抵抗运动”――连续133天记录当时的情形,这就是人们后来读到的《遇上空袭之日》(2002)。在谈到自己的文学观时,小林觉得自己“对(美国)总统和(日本)首相所说的‘和平’以及‘正义’的说法持怀疑态度,认为接受这种说法的人们本身同样存在问题”,而指出这些怀疑和问题,则是“像我一样使用语言的作家的责任”。

安妮宝贝 1970年生,有曾引起巨大轰动的《告别薇安》等代表作。其最新作品《莲花》(2006)截止到2006年8月已发行近60万册。
魏 微 1970年生,其代表作有获得第三届鲁迅文学奖的《大老郑的女人》(2003)等。
李修文 1975年生,其代表作有以东京、新宿和上野公园为舞台背景而展开的爱和伤害的故事《滴泪痣》,以及描写为了帮助恋人治病而行窃的女性故事《捆绑上天堂》(2003)等。
冯 唐 1971年生,代表作有自传体长篇小说《万物成长》(2001)和《18岁给我一个姑娘》(2005,书名源自崔健的歌曲)等。
戴 来 1972年生,代表作有获得第一届春天文学奖的《亮了一下》(2002)等。
盛可以1973年生,代表作有获得第一届华语文学传媒大奖最具潜力新人奖的《水乳》等。
章 元 1979年生,其代表作有《20年后没有初恋》(2005)等。
张悦然 1982年生,代表作有畅销书《十爱》(2004)等。
董晓磊1983年生,代表作有2004年在网络上发表并获得很高呼声的《我不是聪明女生》、《别走,我爱你》(2005)等。 
西加奈子

她用辛苦打工挣来的钱来到东京这座陌生的城市,在一间租来的陋室里开始写作自己的第二部作品《樱》。这部融入真实体验的小说很快就引起了广泛关注,被列入当年的畅销书排名榜,其后发表的《黄色的大象》亦受到读者的欢迎。在谈到自己的文学观时,西加表示“要用小说来表现昨天的自己、今天的自己和明天的自己,以及慈爱、宽慰、欺辱、呵斥和爱情”。

黑田晶

黑田的第二部作品《在世界开始的早晨》也是在留学期间完成,表现出内心世界与外部世界的巨大反差。从英国的布莱顿大学结束留学生活并回到日本后,黑田这个对自我身份认同非常敏感的作家并没有立即发表作品,她需要一段适应期,以适应纯熟的日语表述,适应日本人的思维方式,适应在日本生活所需要的很多东西。我们希望这个极富才情的青年作家顺利度过适应期。我们也应该关注,适应期之后的作品是否会发生一些变化?异质文化和语言间的差异是否仍然是其所要表现的主题?

中国方阵:■桑岛道夫(日本著名翻译家、中国文学专家)点评

安妮宝贝

我们从中可以发现,一向擅长描写都市青年孤独生活的安妮宝贝已开始逐步回归传统。这次收录在《现代中国文学短篇选》(日译本,2006)中的《他她》(2004),通过简洁洗练的文字,细致入微地描写了回乡为父亲扫墓的女儿对孩童一般母亲的感慨,以及母女间无法用言语表达的关爱,有一种温柔的、打动人心的力量。《他她》还表现了由于厌恶母性而勇于走出家庭和乡土社会的女性,以及〈寻找母性〉=〈寻找自我〉的愿望。

魏微

魏微在这次中日青年作家对话会的发言中,对她自己以及中国作家的状态进行了冷静、准确的分析。中国现代文学过于接近现实;没有及时描写和反映现实并不等同于“失语”,十年甚至二十年后再来描写也未尝不可;只是一味借鉴外国的文学表现形式,却不能找到适合于自己的创作就毫无意义;真正的文学必须牢牢地植根于本土文化等等。每一点都值得日中两国文学研究者进行思考。《乔治和一本书》(1998,收录于《现代中国文学短篇选》)讽刺了用昆德拉的《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追求女人的一类人,也可以说这是一部对中国现代文学界充满寓意的小说。

李修文

在日本作家中,他觉得自己比较喜爱村上春树、?仁成等。的确,在他的文学中,有中国作家的作品里难得一见的率真。另外,李修文认为自己也喜欢卡夫卡,就像他在这次的中日青年作家对谈会中提到的,“正是作为丧失了‘经典性’的现代作家反而更受到欢迎”,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一个最真实的李修文。《裸奔指南》(2002,收录于《现代中国文学短篇选》)讲述的是丧失了作为一名足球选手自信的主人公,为了恢复跑步能力,在接受裸奔者训练的同时,自己的裸奔快感也被唤醒了的故事。这其实是一个异想天开的故事,但是读后却给人一种畅快淋漓的感觉。这是因为它能让我们暂时摆脱现实世界的义理人情和道德观念,获得一种解放感,尽管这种解放感往往只在一瞬间。

冯唐

有人指出他的风格类似于王小波和王朔,他本人也毫不掩饰对二者的喜爱之情。冯唐在这次中日青年对话会中用以下三点来阐述他的文学观:1.感受在边缘;2.理解在高处;3.表达在当下,可以说这种当下主义恰好概括了冯唐文学的特点。《刺客列传2004》(2005,收录于《现代中国文学短篇选》)由喜玛拉雅的杀手学校开始,从荆轲所处的纪元前227年到公元2004年,作者的视点完全游离于时空之外。在某种程度上,这也是作者对近代小说中的透视法所作的一种挑战。

戴来

戴来的小说中出现的大多是受挫的中年男性以及弱势群体,正因为这种具备人文关怀精神的作品风格使得她有别于同时代的中国其他作家,因而更多地被介绍到了日本。《后来》(2006,收录于《现代中国文学短篇选》)描写了已经拥有家庭的中年男性对日常生活抱有的不寻常期待,小说的结尾充满了暗示,让读者对“后来”展开各种丰富的联想。

盛可以

盛可以的笔力非常强劲,是与卫慧和棉棉不同意义上的“另类”作家。《手术》(2003,收录于《现代中国文学短篇选》)讲述的是一位年近三十的女记者,因怀疑患上乳癌而接受肿瘤摘除手术的故事。手术的展开和主人公的自我反省同时进行,围绕处于微妙年龄阶段的职业女性的性、爱、婚姻,女主人公的过去也逐渐明朗起来。全篇的故事情节由主人公的意识出发逐步展开,外科手术在某种意义上象征着主人公所有问题的症结所在。故事的着眼点,以及冷静的笔调都令人钦佩。

章元

章元的文学,刻画着青春期残酷及纯粹的感性。当然,下面将要介绍的张悦然也是如此。对于这个年龄段的作家来说,一言以蔽之,其最大的主题即为少年期特有的交流疏隔。从其作品《背日葵》(2006,收录于《现代中国文学短篇选》)就可以窥探到青春期固有的欺负问题。正如评论所说,无论从文章风格还是从容貌来说,章元常使人联想起日本的金原瞳(2004年芥川文学奖获奖作品《裂舌》的作者),然而,虽然难以说后者有前者梦幻般少女的感性(Fantasy),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时代高扬期中国的光明。

张悦然

代表“80后”的张悦然文学,闪耀着青春期透明敏锐的感性。《十爱》中尤其令人瞩目的当属《吉诺的跳马》(2004,收录于《现代中国文学短篇选》的是《竖琴,白骨精》)。在此作品中,我们可以读取近代文学以后女性文学持续的一大主题(杀父)。同时,也可以看到成熟社会中个人确立的摇摇欲坠。更具体地来说,表现了无法和父母朋友自如交流的焦虑。对以前的小说没有反映潮流的部分,在这里都将其特写化。在这次对话会中,她阐述的“小说是记忆的私生子”这个观点令人印象尤为深刻。她的最新作品《誓鸟》(2006)是一篇关于在大航海时代发生于南洋的凄美爱情故事的记忆。

董晓磊

她非常擅长描写淡淡的青春校园小说。《不过如此》(2006,收录于《现代中国文学短篇选》)描写的是高中生的恋爱心理及其后的故事,与《我不是聪明女生》一样,都因其独特的话语获得了广泛的关注。虽然她在这次中日青年作家对话会中透露了自己对东北作家和京派作家的喜爱,但我们从她的几部畅销作品中,不难看出她的文章有着与其年龄不相符的老练和成熟。今后她的作品风格将会如何变化,非常值得期待。 (摄影/郑国栋)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