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到这些童谣,估计纳闷的绝不只是朱先生一人。从网民的一些反应来看,有很多人对此表示了深深的忧虑,认为这些“另类童谣”会产生一些不良的价值取向,并影响到孩子们的健康成长。对此,笔者却有不同的看法,“另类童谣”绝不是洪水猛兽,只须稍加引导,还可还孩子们一个快乐的童年。
在公交车上,我早就听到过朱先生所听到的那些“另类童谣”。从孩子们说唱那些“另类童谣”时表情来看,他们是快乐的;在他们嘻笑闹趣的同时,我并未见到他们的价值观念出现了什么偏差(他们会一边说着“另类童谣”,一边起身给老人让座)。我看,“另类童谣”在孩子们心目中只不过是课后的一种逗趣而已,大人们无须过分担忧。
英国的史学家麦考莱说过,“在所有的人当中,儿童的想象力是最丰富的。”在呤诵童谣的年龄段,青少年大多是怀着一颗天真无邪的童心。“另类童谣”的出现,我们可以说那是青少年充分发挥想象力的一种表现,也可以说是他们在“恶搞”,但它都是一种“童趣”的见证。以我看,这种“童趣”的留存最值得我们欣喜。因为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见到一些青少年俨然成了一个个“小大人”,他们模仿着大人们的口吻说着违心的话,完全没有了青少年本该有的那种天真与活力。鲁迅先生说过,“儿童的情形,便是将来的命运。”所以,我们担忧“另类童谣”,倒不如好好反思“青少年成人化”的问题。
卢梭曾说过,“如果你不首先培养活泼的儿童,你就绝不能教出聪明的人来。”“另类童谣”虽说不一定能让孩子们变得聪明,却能让他们变得快乐,能给自己紧张的学习情绪一次释放,这对他们的成长是弥足珍贵的。所以,大人们切莫把“另类童谣”当作洪水猛兽而一味地封堵或禁止,只要适当引导,那就让孩子们自行嬉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