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Orlando:关于永生的启示

2007-01-31 来源:中华读书报 作者:江晓原 我有话说

假定人类已经可以永生了,没有了死,莫非就只剩下爱和娱乐?时间对于每个人都是无穷大,这是不是意味着,某些构成现今人类个体差别的重要因素就会消失?文化多样性会不会也跟着消失?如果那样,世界还有什么意趣呢?

前几天在北京一次小型学术会议上,大家谈到未来世界,人的精神还能依靠什么来寄托。如果将来有这样一天:物质财富已经充分涌流,社会正义已经全部实现,那时人们还能追求什么呢?精神还能寄托到哪里去呢?当然有三件事情:爱、死、娱乐。联想到尼尔・波兹曼(Neil Postman)将他的书取名《娱乐至死》,倒真是寓意深刻。

当时我说,那么好,让我们再追加一个条件――假定人类已经可以永生了,那将会如何?没有了死,莫非就只剩下两件事情:爱和娱乐?

不过,某些个体的永生,与全人类都可永生,意义是截然不同的。

关于某个个体的永生,以及该永生个体的生活和意义,在西方和中国的幻想作品中,都已经有过相当丰富的想象。

比如阿西莫夫的系列科幻巨著《基地》中,那个已经活了两万多岁的机器人,他的精神当然不会空虚,因为他关注着银河帝国的未来,甚至担任过帝国的首相。又如科幻影片《变人》(Bicentennial Man,1999,《两百岁的人》)中的主角,机器人安德鲁,他为了让人类承认他为人,承认他和心爱的女子的婚姻,不断地升级自己,并且最终放弃了永生。安德鲁作为机器人,原本就是永生的,而且他还拥有让他心爱的女子永生的能力,但他深爱着的波夏小姐拒绝永生,她认为“有生有死才是生命的最基本原则”。而多情的安德鲁因为自己是永生的,多年来送走了一个又一个他所热爱的人,这也难免使他一次次黯然神伤,所以最后选择了放弃永生,与自己心爱的人一同死去。

在古代中国人的想象中,永生倒是家常便饭――在《西游记》、《封神榜》之类的小说中,那些天上神仙或妖魔鬼怪,几乎都是永生的。不过他们的精神世界看上去都极度空虚:神仙们只能等着在一年一度的“蟠桃会”上稍作社交,偶尔和嫦娥调情就会被贬到下界;妖魔鬼怪则通常只能在自己的洞穴里和小妖们喝闷酒。孙悟空这个永生者更惨,被压在山下五百年,是保护唐僧西天取经给了他精神寄托,让他过了一段轰轰烈烈的时光,但是当他完成任务终成正果,被封为“斗战胜佛”之后,他的精神寄托又到哪里去寻找呢?

上面这些幻想故事提示我们:在有限个体得以永生的世界中,永生者的意义(或他们的精神寄托)似乎在于参预未能永生者的生活。电影《奥兰多》(Orlando,1992)就是对这一点的生动图解。

电影是根据弗吉尼亚・伍尔芙(Virginia Woolf)的同名幻想体传记小说改编的,基本上忠实于原著。据说小说《奥兰多》以女诗人维塔为原形,书中的很多情节都是以维塔的经历为素材的。这部小说令人充分感受到伍尔芙奇妙的文学想象力。

在电影中,奥兰多出场时是个华丽的贵族美少年,正在树下读书,一派空虚迷茫的神情。而小说中他(目前我还只能用“他”)的亮相更为阳刚一些:“正朝梁上悬下的一颗摩尔人的头颅劈刺过去。”然而不管奥兰多以哪种方式亮相,他似乎都难以摆脱年迈垂死的女王的弄臣――甚至带有面首色彩――的身份。但他得到女王临终前的奇怪祝福:永不衰老。女王还赐给他一所豪宅,使他永为豪宅的主人。奥兰多从此开始了他的永生之旅。

影片采用章节标题,分段叙述奥兰多400年的人生。

“1600:死亡”,是指给了他永生祝福的女王的死亡,以及他父亲的死亡。

“1610:恋爱”,叙述他对一位美丽的俄国公主的恋爱,这场恋爱弄得奥兰多心烦意乱,却以失恋告终,因为俄国公主不能留在英国。即使是在热恋期间,忧伤也一直折磨着奥兰多,因为快乐转瞬即逝――对于永生的人来说,尘世间的一切快乐都是如此。失恋之后,奥兰多沉睡了七天七夜。

“1650:诗歌”,是奥兰多在情场失意后躲到文字的世界中去寻求解脱,却又遭到一位他所资助的诗人戏弄的故事。

“1700:政治”,这一章中,奥兰多选择了远行,他请命出使东方,于是出任女王派驻土耳其的大使,但是十年任满时却卷入了当地的政治动乱。这次奥兰多又沉睡了七天七夜,醒来后发现自己竟已变身为女性!

“1750:社交”,是奥兰多变身之后,开始学习如何作为女性出入社交场合,习惯听取那些贵族无聊的话题和虚伪的赞美。即使在这种场合,奥兰多也难免陷入遐想,比如当一个贵族谈到女性与知识无缘,“她们只需顺从父亲和兄长即可”,奥兰多脱口问道:如果没有父亲和兄长呢?

“1850:性爱”,是充满想象力的一章。当奥兰多拒绝了哈里公爵――那个知道她前身故事的人――的求婚时,哈里公爵那句“你将变成无依无靠的老处女”的威胁,气得奥兰多在宫廷的园林迷宫中疾走,时空隧道就为她打开了:她不知不觉换上了100年后欧洲上流社会妇女的服装,一跤跌倒在草地上;她呼唤着:“大自然,我是你的新娘!”突然,一个1850年代的帅哥来到了她的身旁,奥兰多对他说的第一句话就是:“娶我好吗?”

那个帅哥来自美国,他似乎是上帝派来开导奥兰多的。他告诉奥兰多“你不需要一个丈夫,你需要一个情人”,还告诉她“一个真正的女人”是不会为了丈夫和孩子奉献自己的。奥兰多也向他表达了“以死去换取自由太不值得了”之类的思想。也许这两人的对话都只是反映了伍尔芙自己的见解?在这位帅哥那里,奥兰多经历了一生中最美妙的性爱。

“身世”是尾章,一位律师将奥兰多的身世文件卷宗说成“这是一本佳作”,并预言“它会畅销的”。在影片结尾处,奥兰多有了一个可爱的女儿,这使她“找到了生命的新起点”,她成了一个20世纪的独立女性,这被认为是一个“女权主义的表达”。当然,奥兰多的精神仍能有所寄托。

《奥兰多》小说和电影的另一个奇妙之处,是主人公暧昧的性别。影片中的奥兰多是由一个女演员演的,即使影片一开头奥兰多作为女王身边的美少年,他的嗓音也是女性的。作为男性的奥兰多,总是让人想起西方古典雕塑和绘画中那些性别特征暧昧的天使形象。而当奥兰多变身为女性之后,影片中她的形象却也不失柔美。

让我们回到本文开头的思想实验上去。奥兰多跨越时间、空间、甚至性别,他(她)仿佛天马行空,亲身经历不同时空的历史和政治,也以敏感的心灵感受着爱情、文学和男性及女性世界。奥兰多当然没有精神空虚的问题。但是,如果所有的人都和奥兰多一样永生了,世界将会变成什么样子?

例如,大家都能永生之后(让我们暂时不考虑人口膨胀的问题,比如人类可以控制生育),时间对于每个人都是无穷大,这是不是意味着,某些构成现今人类个体差别的重要因素,比如教育程度、知识结构等等,就会消失?这些因素如果消失,文化多样性会不会也跟着消失?如果那样,人类就会走向“文化热寂”的境界,那样的世界还有什么意趣呢?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