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5月,第36届世界期刊大会将在北京召开。世界期刊大会是国际期刊联盟(FIPP)每两年举办一届的全球最有影响力的期刊行业大会,每届大会都有千名左右的各国期刊界代表参加会议,共同研讨世界期刊业发展中的问题。《中华读书报》将在此之际,围绕世界期刊大会
展开主题报导。
国际期刊联盟总裁库姆菲尔德曾经预言――“中国注定会成为世界期刊的航母”,如此的殷切期待,也许正是他极力促使第36届期刊大会在中国北京召开的原因。十几年来,我国期刊业发展迅速,但要实现库姆菲尔德的预言恐怕还需要很长的路要走。而发展集团化就是一条最实用的捷径。
2006年,集团化期刊优势明显
根据年底各调查单位和媒体的总结报告显示,2006年的期刊市场呈现出新生力量疲软,老牌期刊弥坚的两种态势。
“新”刊多是06年期刊界最大的特点。而这种“新”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新,是所谓的旧刊更名或者改版。即便如此,新刊中简单模仿、盲目跟风的情况居多,成为市场通病。在资本进入方面,由于当前国内有关投资期刊的产权政策仍不明晰,加之由于这几年期刊投资失败的案例居多,也使得投资人的信心不足。
相比之下,2006年的品牌刊群则继续发扬光大,年初“读者出版集团”成立,形成一个集图书、期刊的内容制作、编辑、出版、发行、印刷于一体的现代出版机构。随后,在4月4日根据国新出版物发行数据调查中心的数字显示,《读者》的月发行量已经突破1千万份。这一发行量在中国期刊界尚属首次。
9月,业界传出消息,中国期刊界另一巨头知音集团打算在年内上市,尽管后来有消息称上市时间将有推迟,但是知音在近几年内的迅速扩张和壮大有目共睹,深究其因,除了内容编辑上的成功外,更与适时推进集团化发展战略有关。
集团化,中国期刊发展的必由之举
十几年来,我国期刊业发展迅速,根据2006年出版的《传媒蓝皮书》显示,2004年,我国共出版期刊9490种,平均印数17208万册,总印数28.35亿册,定价总金额129.91亿元,比20世纪80年代全国期刊不足3000种的状况有十分显著的提高。中国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期刊大国。
但中国还远不是期刊强国。据了解,我国在发行量过百万册以上的24种期刊中,面向市场的大众阅读类期刊只有7种,其他的则是系统发行的行业性期刊和学生教辅类期刊。只有100―200种期刊具有赢利能力,大多数期刊要么是依靠补贴,要么是在微薄的资金基础上进行低水平运作,生存状况堪忧。然而就在今年,中国加入WTO的5年保护期已过,面对国外众多觊觎的目光,我国期刊业如何在国外资本的冲击下生存下去,而做大做强,恐怕将成为期刊界面临的迫切的问题。
事实上,一个出版社或杂志社只出版一本杂志,已越来越无利可图,甚至几乎是不现实的。尤其是发行、广告、宣传、管理成本的不断增长,将使那些只有一本刊物的刊社难以在竞争中生存下去。而从世界范围看,期刊集团化已是历史的必然,国外期刊集团由此不断壮大,例如法国的桦榭菲力柏契出版集团,它是世界上最大的期刊集团,也是全球最大的传媒集团之一,该集团出版发行220种期刊,其中165种在国外;集团共有8395名员工,其中4795名在国外;集团在34个国家有子公司,有自己控制的期刊;营业收入的一半以上来自国外。
在我国,近5年来,依靠政策支持,期刊市场正逐步向集团化迈进。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柳斌杰指出,“中国的出版业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具有资源平均和竞争乏力等基本特点,为适应国内发展,和国际出版业的竞争,中国的出版业必须大力推进集团化建设,形成一批跨地区发展、多媒体经营、具有实力的大型出版和发行集团。”《读者》出版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总编辑孟臻也表示:“将众多期刊集中为一个个期刊集团,是治散、治滥,从而优化结构降低宏观管理的难度和缩小宏观管理的幅度的有效途径之一。组建期刊集团,可以集中资本、集中人才、集中设备办大事,形成一定程度的规模经营,从而降低生产成本,增强市场竞争力。”
目前,我国期刊市场上实力较强的品牌刊群主要有:《家庭》刊群、《读者》刊群、《知音》刊群、《时尚》刊群、《瑞丽》刊群。其中最大的品牌刊群是《时尚》刊群共计12本期刊。其次是《知音》刊群共计8本期刊。
除了以上五大品牌刊群之外,一些实力较强的出版社也在推进“社刊工程”,大搞刊群经营。例如中国青年出版社刊群:《青年文摘》、《追求》、《青年文摘・人物版》、《青年文学》、《数码设计》、《同学月刊》。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社刊群:《中国少年儿童》、《中国少年文摘》、《中国卡通》、《中学生》、《儿童文学》、《幼儿画报》、《婴儿画报》、《我们爱科学》和《知心姐姐》。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刊群:《英语学习》、《外语教学与研究》、《外国文学》、《德语学习》、《俄语学习》、《法语学习》、《中国俄语教学》、《中国英语教学》以及《中国文学》等等。
刊群的出现标志着中国期刊产业正在走向品牌化、集约化和集团化。虽然中国至今只有一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的期刊集团――《家庭》期刊集团(《读者》虽然已经挂牌,但属于出版集团而非期刊集团,知音虽然已经被总署批准成立期刊集团,但还没有正式挂牌),但这几大品牌刊群通过市场竞争,已经具有集团化经营能力,实际上已经按集团的模式在运行。
集团化,任重而道远
不得不指出的是,尽管国内期刊集团已经形成一定规模,但是与西方几十年的发展相比,中国期刊业的发展还处于浅层开发阶段。中国期刊协会会长张伯海认为,中国期刊集团的数量很少,大大小小加起来不过几十个。而在美国出版三本以上杂志的期刊集团有500个。中国9000多本期刊分散在5000多家杂志社中,平均每家杂志社运作1.6种杂志,由此可见,中国期刊集团化的程度仍旧很低。
现有我国期刊集团的规模和实力都很小。仅从期刊品种上比,中国最大的期刊集团拥有12种刊物,而西方大期刊集团拥有60―80种刊物;若从集团的总发行量和总营业收入上比,两者差距就更大了。中国最大的期刊集团年营业收入只有1亿多元人民币,而德国贝塔斯曼集团的年营业收入是200亿欧元。
此外,我国期刊集团的品牌比较单一,《知音》集团总经理、《知音》杂志社总编辑兼社长胡勋璧认为,“现在中国的期刊市场是相当广阔的,远没有开发出来,我们可做的、能做的事情实在是太多了,关键是你没把好东西做出来。”比如,目前绝大多数期刊集团只拥有一个品牌,而依托这个品牌延伸的子刊都还未成气候,同时拥有2―3个品牌的期刊集团极为少见。而国际大传媒集团不但拥有几十个刊物,而且还同时拥有数个品牌期刊。比如法国桦榭菲力柏契集团旗下的《ELLE》及其系列刊物,《巴黎竞赛》画报、《CarandDriver》等都是全球知名的刊物。其中以《ELLE》最为有名,桦榭菲力柏契集团在进入一个新的市场时,无一例外地总是以《ELLE》作为先导,这就是品牌的力量。
还有,期刊集团仍旧受到计划经济条件下形成的体制制约,产权不清晰,法人地位不明确,未能建立起以资产为纽带的经营体制。比如《知音》集团预定年底上市被迫推迟的原因,就是与国有企业股权改制、土地资产产权归属等问题尚未明确有关。
中国期刊业,未来世界期刊航母
目前我国期刊集团化进程仍筚路蓝缕,但是中国期刊集团化的趋势不可阻挡,谁也不能否认中国这块最大的蛋糕,注定将在未来影响世界。正如库姆菲尔德所预言的,“中国拥有世界最大的期刊读者群,中国有统一的官方语言,有十分发达的发行和零售渠道,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世人皆知,经济发展必然会催熟期刊市场。中国注定会成为世界期刊航母。同时,中国全面推进的出版发行单位转企改制活动,也将成为期刊集团化的发展正向力。
可以预见的是,未来十年,期刊集团化的步伐会显著加快。随着资本的大量涌入和期刊资源的重新配置,在下一轮市场竞争中,有望涌现出几个拥有几十种期刊,同时拥有数个大品牌的年营业额超过10亿元的期刊集团。孟臻已经表示:“到2010年,《读者》将实现销售收入和利润在2003年的基础上翻一番。同时,在这个过程中,《读者》将充分利用品牌优势,发挥龙头作用,以刊带书,以书促刊,书刊互动,多媒体出版并举。并在图书出版方面拓展培育七大板块:一是以《读者》为标志的期刊出版板块,二是以教材、教辅为标志的教育出版板块,三是以政经、社会科学为主的主流文化板块,四是以人文、敦煌、丝路等历史文化为主的文史板块,五是以民间、民俗为代表的大众文化板块,六是以文学艺术为主的文化艺术板块,七是以飞碟文化为代表的科普板块。我们将依靠专业化、特色化、品牌化在出版业的某个领域做出优势,逐步形成以《读者》品牌为链条的跨媒体、跨行业、跨地区产业。集团公司将用1至2年时间,建立健全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产权制度。”
《知音》集团也同样信心十足,胡勋璧说:“我理想还是《知音》能够过1000万或者2000万,以《知音》为核心把整个集团做大做强。而知音集团的触角由期刊出版延伸到网络媒体、广告经营、书刊发行、印刷制版、物业开发、高等教育等领域,基本形成多元化、规模化经营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