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一个民族走向世界的天路历程

2007-03-07 来源:中华读书报 作者:郭物 我有话说

大型系列丛书《名家通识讲座书系》是由北京大学发起,全国十多所重点大学和一些科研单位协作编写的一套面向大众的多学科、高品位的读物,该丛书推出的《丝绸之路考古十五讲》发行不久,即进入2006年中国学术畅销书排行榜。

该书作者林梅村教授,目前执教于北京大学考古系。他是在一个“谈笑有鸿儒”的书香

之家成长起来的,父亲林?芳是中国当代著名语言学家,他的启蒙老师、著名史学家马雍是家中常客。在北大考古系读书期间,他有幸得到中国考古界一流学者宿白、邹衡、俞伟超教授的直接指导,从而奠定了他从事考古研究的专业基础。北大毕业后,他分配到中国文物研究所工作,到处打听人文科学领域什么东西最难学,人家说梵文和中亚死文字最难。于是,他找到北大主讲梵文的老师蒋忠新学梵文,后者是季羡林的高足,在学习这门世界公认难度非常高的语言过程中,林梅村显示了非凡的语言天才。

有些人不是靠刻苦治学,而是靠从陈寅恪、陈梦家的书中挑错来抬高自己。林梅村也不幸成为这些人挑剔的对象,他们从他28岁那年出版的《楼兰尼雅出土文书》中挑选文字释读之误,从他早期出版的论文中挑毛病。要知道,80年代的中国尚未全面对外开放,但林梅村敢于挑战世界级难题,最终获得成功,这才是最重要的。那些物理学、化学的诺贝尔奖获得者,不都是经历上百次试验失败才最终走向成功的吗?他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更有趣。他说:错误当然要尽量避免,但是这和伯乐相马的道理一样。伯乐连马的公母都分不清,但他能识别什么是千里马。

他常说:评价一个好老师,不能看他发表多少作品,而要看他能否培养出好学生。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1996年以来,在他的直接指导下的博士生、博士进修生,共有六名(包括瑞典、匈牙利和日本留学生各一名),硕士生11名。他的研究成果不仅受到国际学术界的广泛关注,而且引起海内外新闻界的极大兴趣。1994-1995年,出任北京电视台学术顾问,协助拍摄大型电视专题片《寻找楼兰王国》。2005年夏,作为中央电视台《1405――郑和下西洋》摄制组学术顾问,实地考察东南亚、中东和土耳其等国的郑和史迹。2005年,出任日本NHK电视台和中央电视台学术顾问,协助拍摄大型电视专题片《新丝绸之路》。值得一提的是,由他主创的大型电视纪录片《1405――郑和下西洋》,在2006年打入欧洲市场,在德国、法国主流频道晚间黄金时段相继播出,收视率创下同类节目新高。《1405――郑和下西洋》在欧洲主流媒体的成功播出,标志着中国电视节目“走出去”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具有里程碑意义。言归正传,《丝绸之路考古十五讲》这本书和作者其他专著稍有不同,是在北大课堂讲义基础上完成的,可以视为作者长期学术积累的一个叙述性总结。本书所论可谓“纵横九万里,上下五千年。”正如第一讲“丝绸与中国文明”对“丝绸之路”新的界定,是“古代和中世纪从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经印度、中亚、西亚连接北非和欧洲,以丝绸贸易为主要媒介的文化交流之路。”显然这个“丝绸之路”已经超越了其最初定义的时代、地域和内涵,而是把中国放进了地理大发现之前的世界中,交流的内容扩大到丝绸以外的其他东西,而且认为这些“物”之后蕴藏的文化交流才是丝绸之路上传递的主角。从时代看,本书涵盖了清以前中国同外部世界接触史的众多层面。从地域范围看,本书涉及了清代以前古代世界同中国有关系的绝大部分地区。本书内容涉及面广,有令人目不暇接之感。既包括丝绸、昆山之玉、蜻蜓眼玻璃珠这些丝绸之路上的传统奢侈品,也有瓷器、龙涎香、苏渤尼青等后起之秀。既有汉文化的西传,也有希腊艺术以及佛教、火祆教、景教和摩尼教的东渐。旧识和新知融为一炉,既包括以前这个领域取得的认识,又融入了世界近20年最新的考古发现及研究成果。最值得一提的是书中第十二讲“唐蕃古道”,这条路线的补入,使丝绸之路的地域范围和内容变得完满起来。

丝绸之路的历史是中华民族走向世界的天路历程,这条路也是世界通往中国的必由之路。丝绸之路是人类的梦想,一个渴望沟通交流的梦想。这个梦想也许要和人的历史相始终。作者用生动的语言把丝绸之路千年文明娓娓道来,宛若一席历史的盛宴。相信希望获得阅读快乐与营养的人都不会错过这样一本好书。丝路古物在尘封千年后呈现在眼前,每一件都是一个故事。在书中,丝绸之路成为一个历史的大舞台,中西文化交流的大戏跌宕起伏、精彩纷呈。历史空间在丝绸之路的沿线和两头大大扩张,个人对历史的认识变得更为深刻透彻。读完掩卷,深深觉得这是一个令人获益匪浅的经历,这条文字和图片组成的丝绸之路的确值得一走。

《名家通识讲座书系・丝绸之路考古十五讲》,林梅村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8月出版,35.00元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