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7日揭晓的2006年度国家科技奖名单上,3名普通工人和农民榜上有名,摘得3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引自新华社昨日电)
一般说来,能获得国家科技奖的幸运儿,不是著名的专家,就是专职科技人员。可是今年的国家科技奖却首次向普通百姓倾斜,三名工人和农民分别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实在是可
这些普普通通昔日的“工人老大哥”和“泥腿子”也能搞科技创新,也能像专家那样研制出科技成果。由此可见,科技创新未必就是有身份的人的专利,与工人、农民无缘。无论是科学家、工程师,还是普通工人、农民,只要他们有创新的理想、头脑、知识和技能,锲而不舍潜心钻研的“钉子精神”,他们同样能在岗位上有出息,做出不平凡的成绩。正如这些普通工人、农民所说的那样:“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道路上,每一个人都有机会取得像我们一样的成绩”。
三位普通工人、农民登上了国家科技领奖台,这是国家科技奖向普通百姓倾斜,是对他们科技成果的肯定和褒奖,是对基层科技创新人才的鼓励和激励,是对“小人物”创新精神的弘扬。
科技创新无国界、无身份。建设创新型国家,必须树立正确的人才观、价值观。科学家、工程师也好,工人、农民也好,机遇都是平等的,都是科技创新的“主角”,这个舞台上,人人都有大显身手的机会。从一定意义上说,人人都是人才,重在参与,贵在有创新精神和意识,人人勇当“螺丝钉”,每个岗位都能闪光,都会出创新的成果。科学的春天,敞开胸怀,拥抱每一个普通劳动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