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谁该为报刊语言差错担责

2007-03-14 来源:中华读书报 作者:浙江绍兴市 王学进 我有话说

近日从召开的“全国报刊逻辑语言应用病例有奖征集活动”颁奖大会上获悉,中国报刊差错堪忧,据不完全统计,平均每种报纸每期46个语言逻辑错误,每版5.8个。中国编辑学会会长桂晓风称问题的严峻性到了“令人瞠目结舌、不可容忍的程度,说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最为严重的阶段,恐怕也不为过”。

何以现在媒体编辑

的学历越来越高,专业化越来越强,可经由他们的手编辑的报刊语言差错之高竟创下了历史新高,原因何在?桂先生分析说,其知识和技能上的缺陷,与学校教学有关。现在多数大学生根本不上中文课和历史课,为了应付高考,多数中学从高二就分文、理科。即使是中文系毕业生,在这样的群体中,其语文水平也受到很大限制。他的分析有理,但不全面。

一个人的语言文字功底大多是在中小学阶段打下的,大学里即使开中文课也难以从根本上提升一个人的语文水平。出于应试教育的需要,多数中学从高二就分文、理科是事实,但理科生也是要上语文课的,周课时和高考分值(都是150分)与文科生一样,语文课的重要性并不因为文理分班有所降低。其实,无论从课时计划、考纲要求、测试标准,还是从其在整个学校教育中所处的学科地位来看,从小学到高中,语文都处在主课地位,其老大地位至今没动摇过。可事实是,语文教学的效率则是如此的低慢差费,遂由语文“误尽天下苍生”一说,根子何在?

从应试角度而言,大量的字词句训练,确实有助于考试成绩的提高,可是脱离了语境的机械式训练,只会将学生训练成如何做四选一选择题的考试机器,并不能从根本上提高他们的语文水平。这种训练的最大危害是让学生失去了语感,他们除了能在给定的四选一的选题中保持一定的选对选错的语感警惕,根本无法让他们在阅读课外作品及自我写作中保持良好的语感。

我自前年从语文教师转行做报刊编辑兼校对以后,越发感觉到语感之于编辑工作的重要性,也越发体察到多年的语文教学生涯误人之深。眼看记载并创造了祖国灿烂历史文化的汉语言文字竟被今人糟蹋成如此模样,不由得想,这都是因为今人太不把祖国文字当回事了,太不热爱汉语言了,追根溯源,恰恰是当今语文教学中存在的工具理性教育导致了学生由厌恶语文教学转而不爱汉语言,结果造成不只一代人的语文水平的大幅度降低。对此,语文界应该担责,更应该反思。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