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刷书的诞生》是一部关于世界(以欧洲为主)图书的断代史。作者之一吕西安・费夫贺(内地通常译为费弗尔)是法国年鉴学派的创始人之一,另一位作者马尔坦则是印刷史学者。此书出版后已成为西方文化史研
这部书聚焦于1450年至1800年间活字印刷术发明后的早期图书史,带领我们探究印刷书如何诞生,以及西方文明从手抄本迈入印刷书社会的革命性转型。
在欧洲图书史上,印刷书是手抄本之后的一种新型出版物。中世纪前期的700年里,“手抄本”主要由修道院里的修士们制作。12世纪以后,随着大学和城市文化的勃兴,学者和学生以及专业的抄书师傅通力合作,“造就了井然有序、活跃非常的制(手抄本)书业”。手抄本多以兽皮为书写材料。纸张在14世纪欧洲的广泛应用促进了印刷书的诞生。“印刷书”就是使用活字印刷术在纸上印制的书。《印刷书》反映了各种书业人士为发展早期印刷书事业所做出的贡献,其中种种的艰难和风险是现今人们难以想象的。
自15世纪中叶活字印刷术发明后,诸多印刷工匠为技术改进付出了不懈的努力。书中说:“印刷产业乃是从无到有。其发展之初,举凡阳文字范的刻制、阴文字模的制作、活字的铸成,全靠早期的印刷匠一手包办。每样工作想必都得砸下大量时间跟金钱,且可能只得仰赖最原始的工具。”就拿铸字来说,最重要的是必须找到一种合适的金属与合金,既坚固、耐用,也不至于损及阳文字范,还要使字面平整、字粒整齐划一,以利于印刷。然而历经三百多年,仍未能将金属元素以正确的比例配合。这些个活字的制造当真是“粒粒皆辛苦”。除了改进技术外,印刷师傅最大的贡献是广泛推广这项新技术。早期合格的工匠较少,他们出师后,即展开为期数年的游历,离乡背井去寻觅工作,足迹遍及全欧,由此将新技术推广开来。这些印刷师傅就像是播种者,将人类文明的火种播撒到了全欧,随后影响全世界。
书商们(包括出版商、印刷商和销售商,后者是专门意义的“书商”,即booksellers)把图书视为商品,经营此项产业的首要目的就是赢利。在手抄本时代,市场狭小、各自封闭,而且极不规范。在印刷书时代早期,情形也不容乐观。书商们四处奔波,收集信息,探究市场行情;集资建立大型的出版集团,使生产和销售日益制度化,由此形成了跨国性的图书市场。一些书商为投机书业生意而冒险,并付出了极大代价:有人血本无归,有人负债、破产、身陷囹圄,甚至还有人因制售违禁书籍而惨遭火刑。
可是,早期印刷书的书商并非都是惟利是图的“经济动物”,不少商人不仅具有极高的文化修养和鉴赏品位,也有过人的胆识。其中有些人本身即是人文学者、作家。还有些是人文学者、作家的朋友和合作者。美国学者达恩顿的《启蒙运动的生意》一书的主角,巴黎大出版商庞库克就是卢梭的忠实“粉丝”。可以说,相当一部分书商在从事书业生意时满怀着对自由和理想的追求。
作者们对图书出版业也功不可没,他们并非仅仅向书商推销其手稿,而是在建立著作权方面有着重大贡献。在手抄本时代,人人都有权利抄书,作者无稿酬,难以靠写作谋生。印刷书诞生后,越来越多的作者把手稿卖给书商以换取稿酬。随着稿费制度化,作者们要求更多的权利,最终促成相关法律条例的确立。
读者并不只是思想的被动受体,他们的精神需求以及物质条件(即购买力)等等都极大地影响着图书市场的规模和走向,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读者牵着书商的鼻子走。欧洲中世纪前期的几百年里,修道院和教会独占书籍的生产,并独享书的文化。12世纪以后,大学和城市的发展催生了新的读者群,由此开辟了新的书籍市场,印刷书的诞生恰是为满足新读者群的需要。
自印刷书诞生后,图书出版业在西方形成了独立的产业,对世界文明产生了难以估量的影响。在手抄本时代,思想的传播靠口耳相传和少量的手抄本,范围极其有限。印刷书开拓了大众的阅读空间。在16、17世纪,每20秒钟即可印完一整张纸,书中说“效率实在吓人”,这种高效显然是手抄本生产所不可能有的。印刷量的剧增扩大了新信息、新知识的传播,有力地促进了人类文明的进步。印刷书诞生的时代,恰是社会巨变的时代。“社会的大幅转变,造就了前述所有的发明;而这些发明,也回过头来刺激转变的进一步发展。”
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这三者启动了欧洲现代化的进程,而这三大运动都与印刷书的诞生密切相关。就文艺复兴来说,“意大利人文主义的学问,就是在印刷书问世之后,才得以传遍欧洲”。启蒙运动也因印刷书的推动而蓬勃发展。书中还说:“印刷书确实在16世纪新教阵营的发展里,扮演了关键性的角色。”马丁・路德宣传新教思想的文章在印制成书或传单后,经众多小贩之手才流通于全德,“不出15天,该国每个角落都看得到”。可见那些兜售小册子的小书贩们对宗教改革着实功不可没。
《印刷书的诞生》,[法]费夫贺、马尔坦著,李鸿志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12月第一版,38.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