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作家力求创新本无可厚非,但是创作风格突变是否能被读者和市场接受?近日,曾获茅盾文学奖提名的作家黄国荣“转型”写了一部青春流行小说《恋爱不等式》,引发了一场作家是否应该“变脸”的严肃讨论。
曾经以“日子三部曲”(《兵谣》、《乡谣》、《街谣》)驰名文坛的黄国荣,摇
记者发现,作家类似的“变脸”例子并不少见。蒋巍有以18岁少女的口吻描写网络生活的作品《今夜艳如玫瑰》;梁晓声有讲述酒吧里一段故事的《伊人,伊人》……莫言曾经说,作品和作者之间的反差越大,越值得看,因为作品含有新的可能性。可是,对已经具有成熟风格的作家而言,他们的创新之举值得期待吗?
白烨说,黄国荣的作品至少说明青春文学不只属于青年,作品涵盖了作者对当下生活的辨析,引起读者对社会现状的审视和反省,包含了更多的责任感、使命感。蒋巍把这种变化称为“尝试性的跨代沟写作”。他说,作为一个在文坛上创作多年的作家,使用新生代的文学语言和文学思维进行写作,显然是文学当中很有趣的、很有生机的一道风景。这表明作家的思维和语言没有停滞,对文学来说有百利而无一害。贺绍俊觉得用成熟作家的“扮酷”更能准确地表述这一现象,“我觉得这种转换很难得,也是反映整个文化潮流的转变。”蒋巍表示:“写网络小说时,我使用的语言可能和80后是一样的,但是我加进了一个成熟男人的智慧。”梁晓声认为,转变是自然的事,是符合写作规律的。就像演员拍电影换角色,读者不接受也很正常。
“这是一个危险的信号,透露出来的不是一个好消息。”孟繁华直言不讳地指出,现在创新是一个主流话题,高校有很多创新中心、创新基地,但是创新何其难!如果说作家只是出于好玩,和新的创作领域的作者们叫叫板、比试一下可以,但如果作为很有成就的作家因此转变风格,我认为很不严肃。孟繁华说:“这个创新是失败的创新,因为作者只是使用了一些时尚的符号,并没有真正走进时尚的精神世界。”贺绍俊认为作家这样的“创新”不亚于冒险,这种冒险不在于文学样式的转换,而在于从自我主体非常强的纯文学写作转向非自主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