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一份解放法语的造反宣言

2007-04-11 来源:中华读书报 作者:康慨 我有话说

阿兰・马班库戴思杰 

阿卜杜拉赫曼・瓦拜里莱奥诺拉・米亚诺南希・休斯顿

本报记者康慨报道 法语在全球范围内对抗英语的长期斗争显然是失败的,它且战且退,到头来唯求坚守本国以自保。然而现在,来自多个国家的数十位以法语写作的作家――包括中国出生的戴思杰――正在发起一场运动,呼吁采行新的作战方式,反攻英语,其核心主张便是将法语从法国解放出来,使法语文学转变为用法语写作的“世界文学”。

3月15日,44位作家以《为了法语“世界文学”》(Pour une "littérature-monde" enfrancais)为题,在《世界报》联合签发长篇宣言。他们声称,是时候来结束法国人对使用法语的“francophone”作家的轻视了,因为这些大多来自前法国殖民地的小说家们,实乃振兴法语文学的关键所在。

“francophone”和“francophonie”,可解作“讲法语的外国人”和“讲法语的国家”。

宣言以英语文坛为例,指出,一大批极有建树的非英美裔英语作家,如特里尼达的奈保尔、南非的戈迪默和库切、澳大利亚的彼得・卡里、日裔的石黑一雄、印度的拉什迪、阿伦达蒂・罗伊和姬兰・德赛等,已经大大提高了英语文学的地位。

《纽约时报》日前刊出阿兰・莱丁(Alan Riding)发自巴黎的报道,称作家们此时举事,并非偶然。

在去年秋天法国的文学颁奖季中,七项主要书奖里,有多达五项被非法国裔的作家们获得,其中包括以小说《仁人善士》(Les Bienveillantes)一书同时赢得龚古尔奖和法兰西学院奖的美国作家乔纳森・利特尔(Jonathan Littell),以及来自刚果的阿兰・马班库(Alain Mabanckou)、加拿大的南希・休斯顿(Nancy Huston)和喀麦隆的莱奥诺拉・米亚诺(Léonora Miano)。

他们原非首批在法国文坛大放光芒的“非法”人士,此前,已有摩洛哥的塔哈尔・本・杰伦(Tahar Ben Jelloun)、黎巴嫩的阿明・马阿罗夫(Amin Maalouf),以及俄罗斯的安德烈・马金尼(Andrei Makine)成为龚古尔奖的得主。中国出生的戴思杰也曾以所著法语小说,赢得过费米娜奖,此番,他和本・杰伦以及休斯顿女士等人,都在宣言上签了名。

也许在莫里哀、伏尔泰和雨果所用语言的保卫者们看来,这场运动无异于造反。但是,更引人关注的是多位法国本土大作家的参与,如让・鲁奥(Jean Rouaud),埃里克・奥塞纳(Erik Orsenna)和JMG・勒克莱齐奥(JMGLe Clézio),他们在宣言书上的签名,不仅表现出对“francophone”法语文学成就的认可,也暗示着对新小说运动以来,关注文字胜过叙述的法国文学自绝于世界现状的承认。

“法国文学一旦越出自己的边界,它便自形瓦解了,因为只有塞纳河两岸的人读它。”马班库表示。他以《豪猪回忆录》(Mémoires de porc-épic)获得了去年的雷诺多奖,目前在加利福尼亚大学教授法国文学课。

法国文学的自我隔离,反过来加深了它在面对“francophone”法语小说时的自大情怀:相比那些充满异国情调、五彩斑斓的外国货,本土的产品显然更为知识分子化。“我的小说以法语写成,且由伽利玛出版,却被放在书店的越南区。”越南裔小说家安娜・莫伊(Anna Moi)说,她与马班库,以及出生于吉布提的作家阿卜杜拉赫曼・瓦拜里(Abdourahman A.Waberi)一道,联署了造反宣言。

作家们认为,解放法语的第一步,便是要消灭“francophone作家”的分类。

“法语世界文学出现之时,便是‘francophone’身份的死亡之日。”宣言书声称,“没有人讲francophone,没有人写francophone。francophonie已是死水微澜。”但是,与其说作家们对当代法语的弱势地位不满,倒不如说是在对自己在法国屡受轻视的窘况感到不平。

《纽约时报》则试图向外界解释法国人在面对英语强权地位时的痛苦感受。即便是在那些传统的前法国殖民地,如越南、柬埔寨、刚果和乍得,法语也已经让位给了当地的民族语言和英语。

右翼的法国总统候选人尼古拉・萨尔科齐也卷入了这场“francophonie”存废的争论。“francophonie还没死,”他在《费加罗报》刊文说,法语的声望尚未伤及筋骨,而面对英语时的退却也非不可避免。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