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亦真亦幻的魔术迷局

2007-04-11 来源:中华读书报 作者:叶航 我有话说

在叙事中展示奇幻的魔术与幻象的过程,也是向观众展开这部布局机巧的影片的过程。在影片中,几乎所的有事物都真假不明,现实世界的规则已经难以通行,观者与其说是在“看”一部影片,不如说是正在进行一次实时的高难度“完型游戏”。

《致命魔术》 The Prestige导演:克里斯托弗・诺兰 Christopher Nolan主演: 休・杰克曼 Hugh Jackman 克里斯蒂安・贝尔 Christian Bale 迈克尔・凯恩Michael Caine 斯佳丽・约翰逊 Scarlett Johansson 大卫・鲍伊 David Bowie上映时间:2006年

19世纪末的伦敦,魔术师鲁伯特・安吉尔是个让人惊叹的魔术天才,而他的好朋友阿尔弗雷德・伯顿也有着让人生畏的幻影禀赋。他们曾经是关系不错的朋友,然而随着两人地位的提高,却开始对对方的技巧产生了不同寻常的嫉妒。一次意外的演出事故造成了安吉尔妻子的死亡,他们之间的相互敌对与争斗不可避免地开始了。伯顿创造出神秘莫测的幻影术“瞬间位移”,为了找出不可思议的戏法,安吉尔决意揭开对手最深的秘密……

“你看仔细了吗?”――影片开始于这样一句没有确切声音来源(叙述者)的发问。而这句话的巧妙和关键之处在于,它一开始就把观众吸引入影片文本之中――观众已经不单是作为被动的观者而存在,还是一出光影游戏的亲身参与者。因为“你看仔细了吗”既是针对剧中人而言:魔术巧妙,你必须仔细观察方可窥破其奥秘。而在影片之外,此话更像是对着观众发问――影片的情节错综复杂,你要是不看仔细,很可能会迷失在作者构制的线索中!因此,在叙事中展示奇幻的魔术与幻象的过程,也是向观众展开这部布局机巧的影片的过程,影片与片中魔术一样都是魔幻神奇之物。该片导演诺兰就这样通过对“大舞台上的魔术”与“大银幕上的电影”的联结,完成了一次精妙的复调表达。

影片原著作者英国人克里斯托弗・普瑞斯特以其独特的故事构思和大胆的想法著称,作品曾多次获得“英国小说科幻奖(BSFA)”和“雨果文学奖”等多项文学奖项。而本片的改编工作由导演克里斯托弗与其弟乔纳森共同完成。据说,普瑞斯特在看过诺兰的《追踪》和《记忆碎片》后,坚持认为只有诺兰才可以改编他的作品。由此也可看出,普瑞斯特的小说文本与诺兰的影片文本在叙事手法和精神气质等方面确实存在着不少血脉相通之处。

影片一开始的叙事中便是安吉尔意外身亡,法庭对伯顿进行一次庭审。“法庭”在某种意义上是断定有罪或无罪,真实或虚假的一种象征,而这段戏似乎也在整个影片中具有一种象征意义:“真假莫辩”的纠结将是影片的重心所在。在影片中,几乎所有事物都真假不明,现实世界规则已经难以通行,真实与虚假、现实与梦幻、科学与魔术的边界已经模糊。叙事之中,“事实”搀杂“虚构”与“幻想”,三位一体,作者以现代观念对传统素材加以重组。虚构人物之外亦有真实人物,比如片中提及的中国魔术师,在历史上确有其人,他死于“徒手接子弹”的一次魔术表演事故中。而特斯拉和爱迪生的人物设置带有更为深刻的用意。这种“孰真孰假”的悬念在发展到最后的两位魔术师的“死亡”情节时达到了顶峰。这也是导演诺兰一贯的风格,利用“克隆”、“替身”(在这点上,略有刻意之陋)造成剧情的突然回转。

不夸张地说,观者与其说是在“看”一部影片,不如说是正在进行一次实时的高难度“完型游戏”――把顺序错乱的片段复原到正确的发生时序。而观者却很容易发现自己之前的判断并不真实,在一次次对影片情节“建构―推翻―重构”的过程中,在剧中两位魔术师“相互摧毁”之时,导演似乎也正在凭借其影像叙事一点点“摧毁”观者的理解和信心!

我们可以看到,本片具有“复仇”这条主要线索,这除了能提供强烈的戏剧冲突与张力之外,同时“复仇”还是一种对因果关系要求很高的叙事模式,而对这样一种模式的打破与解构,无疑能起到最佳的作者预设的叙事目的。

除了在叙事时态上,导演还经常动叙事语态的“手脚”。综观他的影片,动作、行为的“施动者”与“受动者”,并非固定而是不时游移的。“主体”的不断游移,使观众的思维与情感定位一直被“悬置”。在本片中,罗伯特・安吉尔读阿尔弗莱德・伯登的日记,而伯登同样在读安吉尔的日记;安吉尔和伯登都在相互窥视对方的魔术秘密,借而相互拆台;一开始作为安吉尔卧底的斯佳丽・约翰逊后来似乎更像是伯顿针对安吉尔的卧底。在导演诺兰的影片中,主角很少“单独”行动,更多的时候是双数。而“他们”又往往在很多方面彼此补充,共同拼凑成一个完整的主体。叙事时态的错乱和拼接与人物关系的对偶与循环,大大增加了厘清情节线索的困难。而当你完全明白作者的意图与手法之时,则又能在极度的佩服惊叹的同时,极大满足对自身的认可和由此带来的愉悦感。

在其它元素的运用上,诺兰同样本着“颠倒”与“迷惑”的目的。看似随意而无意义的场景、道具、话语之下,其实隐藏着作者铺设下的线索与象征意义。甚至在演员的选择上,都有趣地体现了这一原则――让英国的摇滚巨星大卫・鲍伊出演神秘的科学家、克罗地亚人特斯拉,让澳大利亚人休・杰克曼来演美国魔术师安吉尔,而地道的美国人斯佳丽・约翰逊则去演魔术师助手Olivia,一位英国女郎,出身于威尔士的贝尔演的却是一个土生土长的伦敦人伯顿。值得提一句的是,影片奉献了极为精彩的群体表演。美国影评人Tim Voon认为休・杰克曼细腻地刻画了一位内心黑暗、浮士德式的人物安吉尔,而贝尔同样把伯顿内在性格诠释得十分到位,而大卫・鲍伊完全不着痕迹的表演更被评为“完美、让人惊叹”!

大卫・鲍伊出演的科学家尼古拉・特斯拉(Nikola Tesla)在历史上曾经是爱迪生公司的员工,后来他发明了交流电,也触发了直、交流电体系的竞争。这一人物的设置,为虚构的情节提供了一种真实的历史背景,这自然是导演完成主题的一种策略与手段;同时,从伙伴到死敌,特斯拉与爱迪生之间的那种关系衍变,也与影片内的安吉尔与伯顿的关系形成一种有趣的“对话”文本。更容易让人产生联想、并让观影者兴奋的是,这一史实同样提示了19世纪末电影诞生的时代背景(与法国的卢米埃尔一样,爱迪生也是电影主要发明人)。而影片中,透过迈克尔・凯恩的口说出的那些话――“(魔术)其实并没什么秘密”、“其实你(观众)并不想去寻找魔术的奥秘……你希望被愚弄”其实用在“电影”身上同样正确!而魔术的三个组成部分“验证”(The Pledge)、“转变”(The Turn)与“隐遁”(The Prestige),是不是也与叙事影片的三幕结构有着某些迷人的类似?诺兰,这位电影顽童以此含蓄地对“电影”以及影片的生产、接受机制做了一次带有自审意味的轻度调侃。

诺兰以非常规的手法讲述了一个19世纪末发生在维多利亚时期英国伦敦的一出关于仇恨、嫉妒、窥视、揭露的,渗透着黑色基调与哥特质感的离奇故事,复杂而看似紊乱的同时又不失叙述的优雅与从容。影片中体现出的那种如德里达所言的“自由嬉戏”的游戏精神,以及“不确定”的、“可复制”的后现代特征,却更多地体现了诺兰这位极端聪明而风格化的叙事者在影片中表露出的难以复制的独特气质。他的影片很难达到斯皮尔伯格那样“大众”,但是,却也从来都不会缺少欣赏的眼光。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