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评读多了之后,也发现了一个问题,即现在报刊发表的书评大都是新书的快评,加上图文并茂以及充满煽情的醒目标题,多少让人感觉有炒作与变相广告之嫌,而那些真正能超越偏见,有独立见解的好书评越来越难见其踪影。由此可见,在出版业发达而新书太多的年代,人们的阅读也好,书评的写作也罢,都充满了浮躁与不安。
事实已经证明,一味追求新书快评的结果是,书评的文字越来越空洞无物,越来越言过其实,越来越天马行空,越来越不负责任。长此下去,书评只会招人嫌,惹人厌,书评的信任危机也会随之到来,这不能不让人深感忧虑。
也许是对新书快评的一种反感,作为一个喜爱书评的阅读者,我从内心希望新书能否也来一个慢评。这种“慢评”主要是指阅读过程中的细心与耐心,阅读之后的深思与熟虑,书评撰写时的探索与发现,完文之后的修改与审定等等。新书只有做到“慢评”的这些主要环节,才能上对作者负责,下对读者负责,同时也才能充分体现书评写作者的道德与良知。须知,书评是一项批评的事业,书评写作者任何时候只能与读者站在一边,而不能站在创作者一边,更不能与书商合谋欺骗和坑害读者。
作为一个自由阅读者和民间书评写作者,我正是抱着一个良好的愿望开始了自己的“新书慢评”之旅。转眼六七年过去,我阅读了许多旧书,也阅读了许多新书,同时也撰写了许多书评,但令人尴尬的是,在“新书慢评”上,我一直“进步”不大。因为新书经过“慢评”之后,十有八九的是报刊编辑告诉你此书早已被人“快评”过了,现在即便你写得再好也没用了。有好心的编辑甚至告诉我,“有些书甚至还在工厂里印刷,但它们的‘快评’文章早已送上了编辑的桌面或发到了编辑的邮箱”。我知道,这是书商、作者、书评人和读书版编辑共同联手打造“新书快评”的常见方式。而正是通过这种不正常的行径,才给浅薄的作品实现高唱廉价赞歌的目的。
新书到底能不能慢评呢?答案应该是肯定的。其实,新书不仅可以慢评,就是旧书也可以新评。问题是,从书评的写作到编辑的选稿,自律意识和公正原则能否得到充分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