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文学大系》最后一辑(1977―2000)编辑工作启动
列入国家出版“十一五”规划的项目――《中国新文学大系》即将圆满完成,最后一辑(1977―2000)共30卷的编撰工作正式启动,此举标志着这项凝聚了几代出版人心血的文化工程终于可以画上圆满的句号。本辑的总主编是王
《中国新文学大系》第一个十年(1917―1927),由赵家璧主编,蔡元培撰写总序,胡适、郑振铎、茅盾、鲁迅、郑伯奇、周作人、郁达夫、朱自清、洪深、阿英等参与编选,后来成为研究新文学早期资料最有价值的选本。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上海文艺出版社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邀请国内著名的作家和学者,编选了《中国新文学大系》第二辑(1927―1937,共20卷)、第三辑(1937―1949,共20卷)、第四辑(1949―1976,共20卷),被学术界认为既是文化的薪火相传,更是文化的积累。自2000年起,上海文艺出版社开始酝酿出版第五辑,并开展了多方面论证。据悉,第五辑编选的时间范围是1977―2000年,按照《中国新文学大系》的传统,收入的作品文本,以初次公开发表的文本为准。计划出版30卷,分为13个门类。香港、澳门、台湾的作品也将收辑在各分卷内。(文汇报)
中国抗日战争纪念馆向社会征集文物
为了丰富馆藏,更全面地展现历史,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日前面向社会广泛征集抗战和战后中日民间交流的文物、文献和史料。征集范围包括与七七事变有关的文献、实物、历史图片;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到1945年8月抗战胜利期间和抗战有关的、能反映抗战史实、可提供研究和陈列使用的各类文献、实物;从1874年日本侵略台湾到1945年抗战胜利,反映台湾人民抗击日本侵略及回到祖国参加抗战的文献、实物;战后中日民间友好交往的实物和史料。文物持有者既可捐赠,也可有偿转让或暂时借展。(光明日报)
南京大屠杀再添200多件证物
带有“南京陷落”字样的邮戳、如实报道日军“南京的恶劣行为”的原版报纸、侵华日军散发的“劝降书”、被侵华日军老兵一直收藏的中国军队的军旗……5月29日,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获赠了200多件新证物。专家表示,这批文物相当珍贵,是侵华日军暴行的有力证据。这批珍贵的文物共有269件,均由日本名古屋大东仁先生捐赠。据了解,这批珍贵的文物都将在今年12月13日开放的纪念馆新馆中与公众见面。(新华社)
14人入座中国话剧百年名人堂
“中国话剧百年名人堂暨高峰论坛”上周在北京举行。主办方新京报代表读者及评选顾问团,向欧阳予倩、老舍、焦菊隐、黄佐临、曹禺、英若诚、于是之、徐晓钟、林兆华、焦晃、濮存昕、赖声川、孟京辉、袁泉14位戏剧名人行“致敬礼”,以独特方式纪念中国话剧百年诞辰。
以“关注历史,推动现实”为宗旨的“中国话剧百年名人堂”活动于今年4月启动。活动组委会与国家话剧院、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等单位合作,邀请凯丽、濮存昕、田本相、童道明、林兆华、王晓鹰、陶子、袁鸿8位戏剧界人士担任顾问,共同推选出30位话剧名人进入候选名单,并在新浪网和新京报网站公布,接受网络投票。此次入座名人堂的14人便是依据一个多月的网络票选、综合顾问团意见后的评选结果。(光明日报)
《钱学森书信》出版
“十一五”国家重点图书《钱学森书信》(10卷本)近日由国防工业出版社出版。此书收录了著名科学家钱学森1955年至2000年之间给1000多人写的3331封信。这部《钱学森书信》是钱学森科学思想和观点的展示,也是他做事、做学问乃至做人的生动体现。此书收录的第一封信是1955年6月15日钱学森在美国写给陈叔通老先生的;最后一封信是2000年11月26日写给他的秘书涂元季的。收信人之中既有国家领导人,也有普通老百姓,更多的则是科学界人士。(新华社)
手机报赢利模式尚未成形
从《中国妇女报》3年前推出第一家手机报至今,国内大部分省、市、区都开通了手机报,手机报的发展速度之快令人刮目。近日在京开幕的“数字报业新技术现状与应用前景研讨会”也对此颇为关注。5月29日至30日,本报记者先后采访了5位传媒界的同仁,他们一致看好手机报的发展前景,但认为赢利模式还未成形,有待探讨。因为赢利离不开发展规模,而目前只是处于投入阶段。(中国新闻出版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