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一本刊物与一座城市

2007-06-06 来源:中华读书报 作者:王晓峰 我有话说

从文化意义讲,如果提到城市,就不能不提到这座城市的文学期刊。北京,让人想到的是《人民文学》;在天津,有《小说月报》;在上海,有《收获》;在郑州,有《小小说选刊》……这些文学期刊像城市的标识一样,带着它所独有的城市语言与表情,以它特有的文化能量,吸引着一批批作家和读者,鼓涌起本雅明所说的“文化

潮流”或“文化小溪”,把自己的文化信仰与精神,辐射开去。

现代城市,现代人的生活里,不可能没有文学期刊。这是已被城市现代史所证实了的一种文化现象。按照美国社会学家詹姆斯・特拉菲尔斯的观点:都市(现代化城市)是一个生态系统。而在这个生态系统中,作为城市文化、城市精神的一个重要体现的文学期刊,将占有它自己的一个重要位置,即“生态栖位”。在这个位置上,它的意义与作用,就是本雅明所说的显示出这座城市的“总体的语言”的一种,即它以“精神实体”的存在方式,显示出“语言的实体”的表达――城市的文化精神与表达。从这个意义上说,文学期刊,是它所在城市的一个重要的文化符号。

这才是一种无声的感召,一种无形的文化路标。比起当下的城市电视广告,似乎它更有信心,更有公信力。特别是,在传媒、媒介如此发达的当下,在图片、影像这种更直观的语言诉求的背景下,文学期刊所载负的文化含量、审美意蕴、想象空间以及特有的艺术境界(文学性)、品格、性情和它所具有的容量、深度、广度――为这座城市所滋养所赋予的,便显得尤为重要。

我尤其看重郑州的《小小说选刊》所存在的理由。它的最高的月发行量64万多册、平均月发行量也在20多万册,自然是我看重它的一个理由。更主要的是,滋养和哺育它的那座城市郑州,所给予它的那种独有的精神文化资源。作为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与重镇的中原大地,作为中华民族历史上最重要的话语高地和文化策源地,郑州以它独特的地理位置而居其中心。它是一个新兴的城市,但它更是千年中华民族话语高地、文化策源地的三江交汇口。由此而来的霸气、大气,独统天下、勇领潮头的精神气质,以及构筑文化前沿的气度与能力,都体现在这样一本开本不大的装帧典雅而又时尚的《小小说选刊》之中了。因此,在《小小说选刊》,它的意义、作用和影响,至少我看重的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⒈对小小说这个文体的现代形态的确定,经过20多年的风风雨雨的经营,起到了决定性的推动作用。并且,还在于,在这20多年里,它培育、带动和聚集了一批专事创作小小说的作家队伍,并以搭设的各种平台推动这些小小说作家在文坛上在读者中的影响;还在于,在这20多年里,它以特有的小小说文体形态和精神气质,培育、带动、影响和左右小说的阅读群体(即市场),鼓涌起一轮轮的小小说的阅读时尚,即如美国文化家韦勒克所说的阅读上的“赶时髦”的文学现象。

⒉在城市的现代化的构建过程中,在商品经济的高度发展和图画、声音、影像这种简易阅读需求更旺以及网络、手机这样的传媒、媒介高度发达的社会背景下,文学创作里,组织(引导、培养、推动)这样一种社会行为,将起到积极的作用。组织是一种有目的、有措施与办法、有经营、运营理念的社会行为。正是在这种组织行为里,小小说才有可能在这20多年来一步步地走向了今天,走向了今天的一个高潮。《小小说选刊》的组织行为,包括在提倡推动小小说理念、精神和动态的文体形态的确立,包括小小说作家队伍的培养提携,小小说读者市场的引导、培育等诸多方面。

⒊它在小小说领域里的领航、示范、导向,源出和体现出它所在城市的文化精神内蕴及品格,也体现出它所在的城市的胸怀与气度。这是一种很有见地的、开阔和开放的胸襟和气度,是一种容纳百川的大方的品德,不拘于自己城市的得失,不拘一时的得失,充分开展、利用和推广了自己的文化资源的优势,有一种“得中原者得天下”的雄壮精神,把自己的精神推广出去,以自己的文化精神与品格濡养和涵盖四方。

这就是《小小说选刊》,这就是郑州!

上个世纪的30年代,在上海,“20岁人”徐迟大量阅读了西方的期刊而开始了自己的“写作练习”。在徐迟的回忆录里,在李欧梵论及城市与期刊关系的一系列论著里,我看到了期刊和一个都市,和都市里生活的人种种特殊的关系。

在现在,在大连,这20年里,也有一个年轻的作家――侯德云,正是在《小小说选刊》的滋养、哺育中,一步步走来,逐渐显示出他的小小说创作实绩。郑州及其《小小说选刊》,就是在这20多年里,逐步构筑了小小说的高地,在中国的小小说历史上写就出一段值得书写的篇章。

没有理由不记住《小小说选刊》。

没有理由不记住郑州。当下的小小说作家、读者,当下的关注小小说的任何人,都会把郑州看成是小小说的圣城,一座敬仰的被人心怀感激之情的神圣的城市。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