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名著如同“没有嚼头的棒棒糖”,而惊险恐怖的另类读物却成了“香饽饽”――杭州市下城区朝晖中学日前对初一至初三部分学生进行了一项读书调查,调查结果让人感受最深的一点就是学生“不爱经典爱惊悚”。
惊悚书是个什么书?如果把这个问题拿到笔者上中学那会儿的校园里去问,恐怕学生们绞尽脑汁,想出
那么,这些惊悚书的内容究竟如何?本着严谨的态度,笔者翻看了时下正在流行中的几本发现,其中粗制滥造的所谓“曲折离奇”的故事情节经不起任何推敲。恐怖、暴力、凶杀等血淋淋的场景描写毫无遮拦并且占据了绝大篇幅。可以断言,这些印刷品与经典书相比,既没有丝毫文学性,又不具有任何思想性,且低劣格调一览无余。对成人而言都是名副其实的文字垃圾,对那些心智尚不成熟的中学生而言,则无疑于洪水猛兽。然而如今,这些书籍却登堂入室,占据了学生们的书桌;取代了学生们本该阅读的经典书,俨然还要占据他们的心灵。学生终日沉浸在惊悚书营造的幻想、猎奇、甚至惊惧之中,除了产生“刺激”、“让人兴奋”之类的短暂“快感”外,还会收获些什么?而长此以往,他们的正常学业、心理健康、精神品位将如何得到保障?他们的未来又将是一种怎样的情形?这些问题,想想都让人揪心。
我们常说,接受什么样的教育,就会有什么样的未来。不可否认,课外阅读这一接受教育的重要形式,在学生们的教育日程中,所起到的作用仍然不容忽视。此时,选择内容健康、格调高雅的书籍供学生们阅读就显得尤为重要。基于此,我们的老师、家长、乃至社会各界有必要重视起来,多管齐下限制学生对不良书籍的泛滥阅读。当然,限制的手法不必要是强制性的,比如多向学生们推荐对他们的成长有益的经典作品,如果他们读不懂或者读不出趣味,可以适当进行讲解,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总之,学生“不爱经典爱惊悚”绝非好事,应当引起我们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