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是这样纷纭复杂瞬息万变,明明是昨天发生的战争,明明是一个个曾经令人呼吸紧迫的消息,但是,一旦硝烟停息烟消云散,我们就几乎淡忘了那些曾经教我们心惊肉跳的事件,连那些十分残酷的画面,也会变得模糊而遥远。
也许,该首先归结于我们所生活的时代和环境的安泰?也许,该首先庆幸当代中国在安宁指
大体,当然不是全部。一个有强烈责任感的摄影记者,也曾经是第一见证人之一,他不会像一般人那样对一场曾经震惊世界的战争水过无痕;当这些曾经烙在心屏上的印象,化为他对这个特定世界的深刻感知时,他的倾诉和记述,就会成为最有感染力的血肉文字。
近日,我就读到了这样一本在那个颇为特殊的战场炼就的血肉文字。这本书叫做《奔波在战争前线》。它的作者是新华社的摄影记者刘卫兵,写的就是在阿富汗的亲历和见闻。
聪明的读者光凭作者的名字就可猜想他的年龄和阅历;不聪明的读者如我者常常会想当然地凭书名猜想书中的内容――说实在,要论我以往的阅读兴趣,战争题材绝对不会是首选,而“军事和战争,从来不是女人的话题”这一说法,我一直是颇为赞同的。
但是,刘卫兵的这本书却教我折服而入迷。掩卷沉思之时,仿佛自己也与卫兵一起经历了在阿富汗发生的一切,时而惊心动魄又时时大彻大悟――在读到第24章时,作者对妇女这一弱势群体在战争中的命运之关注和思考,尤其令我动容。
书写和摄影能够相得益彰,首先是因为作者明月秋水的坦荡和真诚。
这本书写和摄影并重的书能够取得这种效果,是因为内容的真实再加作者娓娓道来的从容。我们会发现,那些个看似从容的文字,却具有一种异常的时速,而当这时速转化为感染人的力量时,那些叙述就有了独特的魅力。而这魅力得以曼妙的展现,靠的就是从内容到文笔的绝无雕饰的质朴。
更何况,他处处显示的从不服输的劲头;更何况,他还有将祖国的荣誉和一个新闻工作者时刻听从召唤、将责任感时刻挂在心尖的那种与军人无二的劲头!于是,相机中渐次出现的一个遥远而不无陌生的世界,就在作者坦诚而又质朴的表述中,逐步清晰地展现出来。
摄影记者是用镜头说话的。精彩的新闻图片于和平年月也许不难获得,但在一个处处埋伏着不可预测的突发事件、险情环生的战争环境来说,每一个镜头都是那样来之不易――特别是震惊世界的9・11事件之后;特别是被西方媒体言之凿凿地传说此间就是本・拉登的藏身之处时,这场战争中的国家和地区最为神秘也最为凶险……说句不夸张的话:一次镁光灯的闪烁,也许就是生命的代价――生命火花的迸发或熄灭。
但是,一次又一次的险关,被他闯过来了,拿刘卫兵自己的话说,在一向“钟情突发事件”的新闻工作者眼里,愈是充满挑战的机会,愈能使他生发豪情,就是在这种大无畏精神的驱使下,他如愿以偿了,他不但终于成功拍摄了一批“让自己心动,也能让读者心动”的照片;更向广大读者坦示了自己的心灵景观。而今,这场战争暂时地成为明日黄花,人们对战争的消息、画面,或许早已淡忘,但人们对于报道战争者的那种出生入死的精神,却会久久难以忘怀。
我着迷而且一口气地读完《奔波在战争前线》,不仅是它使我了解了那个陌生的国度,不仅使我从图文并重的画面中,形象而生动地看到了在那个国家、地区所发生的那些非同寻常的事件,也使我从作者简练的文笔中感受了一种精神的淘洗。因为,作者不仅以瞬间的撷珍使我们眼前一亮,他所讲述的照片背后的故事,或长或短,兼具小说之趣;一个高明的摄影记者不仅会用镜头说话,更擅以简练的文字传神。
此外,本书许多“细微末节”的描述也使人颇为感佩――刘卫兵用他的镜头和书写告诉了我们:现代战争完全是一种常人很难揣想和洞悉的状态:所以,你可能见不到战争的硝烟,却不能忽略战地的一?尘土或一掬溪流。刘卫兵还以诸多从容不迫的描写,告诉了我们:即便贫困如阿富汗,也有美丽的自然和善良的人民,更有生活的众多趣味,而当这些婉转的叙述浸透在字里行间时,那种传递作者本性的阳刚之气,也就如同伴随着自然散发的野草花香,温馨地扑面而来。
当你腻歪了时下的一些没有筋骨的风花雪月、当你厌倦了那种为赋新词强说愁的无病呻吟、当这样一本既有洞察力、又具前沿性的有筋有骨有滋有味的书在手的时候,你说,你能不为之精神一振么?
倾情赞扬至此,我自己也惊讶:为素昧平生的刘卫兵,为以往并非特别关注的“战争”书写,竟一口气说了这么多。
可我还想噜苏一句:在我得到这本书时,有幸见过刘卫兵,除了对他清秀的相貌印象很深外,他的额发果真如书中所写也如书中所画颇为稀疏。俗谚云:贵人不顶重发。刘卫兵是否“贵”怎样地“贵”我不清楚,但我笃信:他的大脑门之所以不太长头发,是因为长了太多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