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读书是安静下来的一种方式

2007-06-06 来源:中华读书报 作者:王洪波 我有话说

这两年,国内思想类图书中,雷蒙・阿隆和汉娜・阿伦特都是我们频频遭遇的名字。虽然,他们来得迟了点儿,但毕竟还是来了。《论革命》是阿伦特的一部名作,围绕法国大革命和美国革命的不同展开论述;《马克思与西方政治思想传统》则是根据她1953年在普林斯顿开设讲座的手稿整理而成,分析了马克思思想与西方政治思想

传统的内在联系。如欲了解阿伦特的政治哲学思想,这两本书难以跳过。后者因为是在大学授课的讲稿,写得相当平易,并无一般同类图书常有的那种晦涩,实在让人欣喜。

这次的榜单,历史读物占相当比例。《香港史》洋洋70万字,被认为是西方最权威、最详尽的香港通史,在香港回归10周年之际,将此书推荐给读者应该是适宜的。两年前,余世存以《非常道》大获好评,今又抛出《常言道》,继续其近代史的另类读法。他在“自序”中说:“道可常言者,则可以致精微,可以通广大。”证之该书,并非虚言。《孟宪实讲唐史》和《复活的历史》都讲了很能吸引人的故事,但又绝不止此。令人印象深刻的是,两本书都有新见解的提出,并展示了获得这些新见解的研究方法。比如关于玄武门之变后李渊李世民父子关系的问题,孟宪实根据尉迟敬德着甲持戈前往海池护驾这一记载推断说,高祖李渊并非主动让位,而是被逼交出权力的。同时作者还以敦煌文献作为佐证。整个推理过程合情合理。补上历史缺失的链条,让历史“复活”,某种程度上是可能的。

文学图书方面,原创近来相对比较沉寂,值得提及的是几部翻译作品。作为拉美魔幻现实主义文学流派的重要一员,智利女作家伊莎贝尔・阿连德被介绍到中国值得庆贺。她的《幽灵之家》以一个家族的兴衰变化为中心,反映了历史大变迁中各个阶级、各个阶层人物的生活、思想状况。诺贝尔奖得主帕慕克当然要归入纯文学作家行列,但其作品却总有类型小说的痕迹,像《红》一样,《雪》融合了爱情故事和恐怖谋杀这两个最受读者追捧的元素,但根本上,这部小说还是在讨论他最关心的政治和宗教问题。《卿卿如晤》是《纳尼亚传奇》的作者路易斯痛失爱妻之际,在那些“撕心裂肺、肝肠寸断的午夜”里写下的文字,展示了他在苦难面前怀疑生活意义的挣扎之旅,感人至深。

童书《爸爸、妈妈、我和她》里,小男孩“我”带着莫名的惊诧,观察着周围的世界,提出了一系列关于宇宙人生、生命无常、道德伦理、自我认知的困惑。如果你喜欢《当世界年纪还小的时候》,应该会喜欢同一作者的这本书。关心环保的读者大概不会“忽视”《难以忽视的真相》一书。如全球变暖的趋势像现在这样持续下去,此书的价值和意义将日益放大。《大败局2》中,吴晓波继续探讨着著名企业“中国式失败”的原因,其中颇多令人惊心处。

榜单中的图书,绝大多数与畅销二字无缘,它们都显得太安静了。有句隽语说:时间是静止的,是我们在流逝。那我们何妨煎一炉水,瀹一瓯茶,悠悠展卷,给自己一个安静的时段呢。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